2025年 07月 25日
星期五
   | 气 温 : 26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体育界:无实质意义 文化界:忧思想审查
发佈日期 : 2019-11-05


【本报记者报道】台湾民间对「26条措施」不太关心,体育界认为看不出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台湾的文化界指出,「26条措施」听起来不错,但还是卡在两个问题,一是思想审查,二是知识产权有否配套保障。

「26条措施」部分内容涉及体育界及文化产业,有台湾体育界人士指出,若以条文来看,大陆似乎对台湾的运动员全面开放,但事实上,目前早已有许多选手在大陆职业球队效力,甚至是担任教练。至于包括篮球、足球等职业运动,大陆近年对台湾选手的名额日益减少,就以去年新颁布的规定,每支球队仅能有一名台将以内援身分参赛,而在大陆官方新公布的条文中,也没有详细说明名额是否会全面开放,「因为这些条文写得模稜两可,因此看不出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

至于文化界方面,亦存有隐忧。采风乐坊创办人黄正铭说,听起来固然不错,但还是卡在两个问题,包括思想审查,「光是审查这件事情,就已经阻碍了发想与创意,遇到审查,创意还会在吗?」他说,其次是知识产权有没有配套保障,这些都必须有白纸黑字规范,毕竟大陆的「参考复制能力」很强,再加上有超乎台湾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预算,如何规划都得拿捏。

台湾的表演艺术联盟理事长林佳锋表示,整体来说,这是对台湾民众进入大陆从事文艺工作条件的放宽,「只是不清楚这一条的文字是不是包含设立公司等条件的放宽」。林佳锋说,如果只是单纯人力需求条件放宽,那过去就有很多人已在大陆从事文艺工作。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