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港闻部报道】运输及房屋局指出,未来五年最新估算总公营房屋建屋量大约10万个,估计与长远房屋策略目标仍然存在差距。民主党立法会议员尹兆坚批评,公营房屋供应落后,就如赛马时长期未能追上对手,政府应要负上责任。
立法会房屋事务委员会昨日举行会议,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说,未来五年最新估算总建屋量为10.07万个单位,估计未来10年可达至24万多个单位,但相比「十年长远房屋策略」目标的31万多个单位,仍有差距。陈帆称,公营房屋供求仍然面对严重失衡问题,政府在土地用途改划及地区谘询等工作需时,亦遇上不可预计因素,但仍会多管齐下增加土地供应,也会探讨将工厂大厦改装公营房屋的可行性,预计有关新措施会在10年期的后五年逐步落实,届时供求失衡情况应有改善。
房屋署副署长杨光艳说,房委会目前有40张工程合约正在施工,政府将密切监察有关工程进度。
民主党尹兆坚在会议上批评,公营房屋供应落后,犹如赛马时长期未能追上对手,政府应要负上责任。对于陈帆表示,正透过压缩建造时间,将公营房屋建造年期从最少七年,缩减到五至六年,以加快建屋,尹兆坚质疑是存在盲点,因为在单一土地板块上建屋,即使将建造时间大大压缩,数量仍然有限,因此要求增加土地供应,从而加大单位建成量。他又促请政府做好房屋阶梯分流,不让居屋沦为炒卖工具,不介意政府下调居屋售价,让夹心阶层置业安居。
陈帆说,房屋署正研究以组装合成技术兴建公营房屋,期望公众给予多少少时间,他留意到区议会的转变,强调住屋是港人最痛,希望地区人士及区议会支持政府建造公营房屋。
民建联刘国勋称,房屋供应距离十年长策目标处于大落后,关注政府追回有关单位数目的具体措施及时间表。建筑、测量、都市规划及园境界议员谢伟铨认为,政府要面对土地供应需时的现实,认为局方应研究将过渡性房屋作为公营房屋的一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