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9月 01日
星期一
   | 气 温 : 29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轮公屋逾三年获津贴 遭批出手太低
发佈日期 : 2020-01-15


【本报记者报道】政府昨日公布多项民生政策措施,其中向轮候公屋超过三年并没有领取综援的住户发放现金津贴、在未来三年增加供应5,000个过渡性房屋单位,以及将成立工作小组研究劏房租务管制方案属房屋措施。民主党立法会议员尹兆坚批评,政府为非公屋、非综援的低收入住户提供租金津贴「出手太低」,又认为政府将于一年后才就住劏房租管问题进行研究,担心是政府的「拖延战术」。

政府宣布透过关爱基金,向轮候公屋超过三年又没有领取综援的住户发放现金津贴,津贴额会参考综援租金津贴上限的一半,即是单身人士有1,885元,两名合资格成员有3,795元,四名合资格成员有5,275元。政府会发放现金津贴直至他们首次获编派公屋,预计约9.2万个住户受惠,涉及额外经常性开支约28.2亿元。

#单身人士有1,885元

至于没有申请公屋或轮候未满三年的家庭,政府会放宽他们申请在职家庭津贴计划的住户入息上限水平,令他们可以申领较高额的在职家庭津贴。

此外,特首林郑月娥较早前发表施政报告时曾提出,目标于未来三年提供一万伙过渡性房屋单位。她昨日表示,现在已找到足够土地,找到多幅短期无发展时间表的官地,计划日后再额增加5,000个单位,日后会与非政府机构合作发展过渡房屋。

在劏房问题方面,政府估计现时有约8.6万个劏房住户,认为在欠缺租务规管下,即使他们现在得到租金津贴或获减免水电费,但最终都可能只是落入业主银包,故运输及房屋局将成立工作小组,研究劏房租务管制的可行方案。

尹兆坚批评,政府为非公屋、非综援的低收入住户提供租金津贴「出手太低」,因津贴金额只是综援租金津贴上限的一半,另外政府将于一年后才就住劏房租管问题做研究,担心是「拖延战术」。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