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青衣長康邨康美樓A07室先後錄得武漢肺炎確診個案,惹外界擔憂是非典型肺炎時期的淘大花園翻版。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指出,康美樓的U型隔氣管設計良好,不會成為淘大花園的翻版。他表示,前日確診的女患者,單位廁所接駁糞渠的排氣管未有密封,有理由相信第12名病人的病毒,是經空氣傳播感染對方。他強調,只要單位沒有進行改裝,住戶毋須太擔心。
袁國勇昨日出席記者會時表示,今次情況可能是較早前確診的男患者糞便中帶有病毒,新確診、住在較低層同一座向單位的女患者單位內的排氣管曾經改裝,糞渠並非密封,懷疑因此讓病毒進入屋內令她受感染。但袁國勇呼籲,如果排氣管沒有漏氣和改裝的住戶毋須過份擔心,並稱現階段還未能排除病毒任何傳播的可能性,包括飛沫、接觸傳播或空氣傳染。
袁國勇指出,房屋署工程師認為康美樓的U型隔氣管設計良好,有別於淘大花園,強調康美樓不會成為淘大花園E座的翻版,涉事單位的排氣管曾被改裝,似有漏氣情況,故有理由相信是患者受感染的原因,呼籲市民切勿隨便改裝排氣管。他向市民建議,可在喉管附近放一些番梘水,若開抽氣扇後看到氣泡冒出,便可見喉管或未密封。
#用番梘水測是否密封
至於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日在另一場合表示,初步調查顯示新確診的女病人居於307室單位,住戶可能曾經自行改裝排氣管。他解釋,昨日凌晨安排A07單位的住客撤離是基於安全考慮,強調今次情況與2003年「沙士」的淘大花園事件不同,因為長康邨的排污水管設置於室內,而淘大花園的排污渠設置於室外,病毒有機會因為喉管破損和風向等原因傳播。他指出,房署職員已加強清潔公共屋邨,以及就個別出現個案的屋邨,在升降機和公眾容易接觸的地方加強衞生工作。
資深執業建築師何文堯指出,長康邨的公屋採用Y型設計,喉管設於廁所內,並非密封式,現時樓宇已有近40年樓齡,有可能是排氣管與糞渠之間的接駁位物料老化,出現滲漏,又或者有住戶曾經改動喉管導致,但他不認為事件屬設計上的問題。他建議,如果有住戶擔心,可以找具經驗的師傅,檢查單位內的同類接駁位是否出現老化問題。
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謝偉銓指出,初步相信長康邨的糞渠及排氣管設計沒有問題,估計是個別人士修改渠道的手工欠佳,導致有病毒散播。他建議居民可以用玻璃膠封實排氣管的接駁位,亦可以用保鮮紙及膠紙包裹排氣管,如果廁所面積細可以開窗,減低空氣由排氣管抽出的機會。
#房署要求還原排氣管
房屋署表示,房委會轄下的Y型設計樓宇於1984至1991落成,相關排污設施符合當時的法例規定,包括設在廁所內的座廁排氣管。署方指出,會為主動勘察公屋單位內的排水和排污系統,樓齡介乎10至30年的租戶單位,會安排每10年進行一次勘察;樓齡超過30年的樓宇,則加密至每五年一次。
至於房屋署助理署長(屋邨管理)陸慶全表示,排氣管的作用是將坐廁的氣排出,涉事單位曾裝修更換坐廁,拆卸排氣管,相關斷口雖有密封,但因不夠密而出現漏氣。陸慶全稱,有關改裝屬違反《建築物條例》,會要求相關住戶還原排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