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香港昨日錄得三宗新增新冠肺炎確診個案,當中兩宗屬本地感染。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形容,上述個案是一個很大警號,反映社區存在隱性傳播鏈,在未了解相關個案源頭前,政府目前實施中的抗疫限制措施,包括「限聚令」等不應放寬,而如果有更多本地個案出現,更需要考慮暫緩原來本月27日開始的分階段復課安排。不過,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昨日死撐稱,現階段毋須回復3月底時較嚴謹的社交限制措施,而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亦稱復課安排,目前維持不變。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復課安排維持不變,提醒學校需要遵守衞生感染控制措施。對於再度出現本地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楊潤雄稱疫情會反覆,呼籲全港市民維持個人衞生,盡量減少社交活動及保持社交距離。他又稱,有待衞生署進一步調查個案,教育局會因應調查發展與衞生防護中心協商復課安排。
至於食物及衞生局副局長徐德義稱,學生求學是很重要的民生項目,教育局已陳述復課安非的各項考慮。他說,現階段不需回復3月底時較嚴謹的社交限制如「限聚令」等措施,又指政府是視乎疫情走勢、有無群組爆發、對民生的影響等各種因素,以決定如何調整社交限制,並非考慮單日數據,亦不是基於能否連續28天零本地感染個案而定。徐德義透露,當初決定5月8日放寬「限聚令」,亦並非考慮28天的數字。他指出,當局自5月8日起放寬的部份措施目前仍然有效,但政府會密切監察疫情發展,按時作適度調整。
#教育局發復課指引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表示,關注本地傳播鏈是否已經根絕,並指出社會對復課安排有擔憂,未來一段時間需密切觀察疫情,而復課與否應視乎之後個案數量、可否查到源頭及專家意見。他強調,會否復課應以學生健康、社會利益及疫情防控為優先考慮。他表示,如來源不明的個案大增,代表社會仍存在傳播鏈,學校復課後可能成為互相感染的地方,並導致社區爆發,因此需要謹慎處理,如果情況轉差,要重新檢視復課安排。
不過,教育局昨日正式發出復課指引,訂明中小學應盡量使用課室空間分隔學生,並應避免小組討論活動,即使特殊情況下須分組,學生亦須保持最少一米距離及考慮安裝隔板。另外,當局還提醒沒廁所板的馬桶或蹲廁,校方須定時消毒或考慮更換坐廁等。
對於香港再現本地感染個案,袁國勇表示,個案是一個很大警號,證明社區有隱性傳播鏈。他指出,以其團隊觀察,本港兩至三星期前有約97%市民戴口罩外出,惟近日下跌至約91、92%,指「9%的人不戴,隱性傳播鏈已可開始」。
#專家續籲配戴口罩
袁國勇表示,明白天氣熱戴口罩辛苦,但呼籲市民必須繼續合作戴口罩,並保持手部衞生。他指出,市民如果出現輕微呼吸道症狀,應該馬上去政府門診檢驗,才能令本地傳播鏈有機會截斷。此做法亦是香港抗疫至今非常成功的原因之一,因為盡早檢測確診感染再使用抗病毒藥,其治療效果最好,遏止死亡率至0.4%,相反如外國通常都要求病人留在家中,直至嚴重病發出現呼吸困難時,才入院治療抗病毒藥效果則差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