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2020年中学文凭试歷史科一道涉及中日关係的试题余波未了,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上周罕有地要求考试及评核局取消有关试题,以政治指令干预考评局的专业运作,震惊全港,也令考生愤怒。前考评局高层撰文指公开考试是严肃的,而取消试题「非同小可」,唿吁三思。教育局今天(18日)派员到考评局调查出题及审批机制。据了解,考评局处于两难位置,维持专业决定,则会影响公开试及考评局在国际学术机构的认证;若坚持而行,料在中共及左派强大施压下,行政长官或引用法例粗暴指令取消试题。有教育界分析,作为考评局的最高决策单位「考评局委员会」,主席正是亲共人士「友邦保险(国际)有限公司」容永祺,料该局最后妥协撤回试题,势必对考生带来严重冲击。
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表示,对教育局此举感震惊,质疑这类动作只见于文革,认为是局方将问题无限扩大的藉口,以政治意图凌驾专业和教育。
今年中学文凭试歷史科,其中一条必答题要求考生就「1900-45年日本为中国带来利多于弊」按提供资料及已知史实作答,被当局指严重伤害民族感情和尊严,要求取消题目。教育局副秘书长康陈翠华昨晚发布网志,指出教育局对试题表达看法和提出处理的意见,绝非以政治来干预考试。她表示,在教育的议题上教育局不是无关的第三者,称要求取消有关题目,目的为保障考生的利益,又唿吁所有在不同教育岗位的教育人士反思教育的使命,不要让教育专业蒙羞。
#前考评局高层:取消试题须三思
曾在考评局出任秘书长达12年的蔡炽昌撰文,表示取消试题是公开考试的一个严肃项目,必须经过一个过程,以科学为基础,辅以学科专家专业意见,形容取消试题「非同小可」。教育局指试题附带极为片面的资料,致试题具引导性,蔡则认为只要多提供另一角度的史料,就可避免资料的「片面性」和「引导性」。然而,他相信「审题委员会」若这样做,就会大大降低题目难度,也损害了题目的区分度(即甄别考生能力的试题效能)。
蔡炽昌指出,考生只要对抗战歷史有认识,自会运用其知识,推翻试题提供的资料,选择弊多于利。他指,「这道题目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区分度。很难想像考生答题时脑海会浮现政治思想。」蔡又提到,80年代中学会考多项选择题有个别题目在试后要取消,是有一既定的处理方法,包括在考试后做题目分析,再把少量有欠理想的试题交学科专家详细审视,如果专家认同统计资料,才会呈交高层批准,然后取消有关试题。他又指如果「偏离正轨,放下专业,后果严重」,唿吁当局以考生为重,三思而后行。
#考评局委员会成员17人 掌控政策
考评局共有17位成员,当中包括考评局秘书长。除秘书长外,成员来自中学、高等院校及政府机构,还有来自商界及工业界的专业人士,包括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委任及大学校长会提名的人士,以及当然成员。成员组成委员会,为考评局最高决策单位,负责制定考试政策及监察考评局的工作。
考评局称,歷史科设有审题委员会,委员的背景有大学教授、具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学教师等,依据该科课程及评估指引与评核大纲拟定试题及评卷指引,委员会一致接受之后才正式定稿。考评局不从属任何政府部门,若被要求提供审题委员会名单,考评局有权谘询法律意见。不过,根据教育局《香港考试及评核局条例》第13条,「行政长官可就他觉得对公众利益有影响的事项,向考评局发出关于履行这方面的职能的一般指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