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中國歷史科筆試即將於本周四(21日)開考,有兼任世史、中史的教師擔憂,現時的爭議或影響中史科考生的表現。有身兼中學世史科及中史科教師,直言中史科筆試開考在即,在目前世史科試題風波下,憂慮會影響考生心情及答題表現,並舉例指:「鴉片戰爭可否被視為貿易戰爭?抗日戰爭結束是否因為盟軍的勝利?」又指事件影響深遠,令考生作答前多了不必要顧慮。
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重申,教協向來不支持侵略者行為,對日軍侵華感到心痛惡絕。他認為,題目字眼或會導致不熟悉歷史科的人士出現誤解,今後可探討如何處理,但教育局不應貿然取消試題,棄考生利益於不顧。
#教協不支持侵略者行為
早前,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亦就這條考試題目在Facebook發帖,表示香港教育不可以成為「無掩雞籠」、需要徹底「刮骨療毒」。《人民日報》的應用程式發表文章,斥考評局事後發的聲明「回應傲慢、表態曖昧」,事件揭示教育界「不乏害群之馬」,教育體制已如「無掩雞籠」。文章指,香港教育非「大刀闊斧」 改革不可,一是要找出隱藏在教材和其他地方的「毒內容」,並且「清理乾淨」。
內地有意整頓本港教育,中央電視台推出專題片《另一個香港》,片段提到通識科常提及敏感政治話題,又指中史科教材內容偏頗。專題片並以去年11月發生的理大事件為例,指學校變成了兵工廠,「反中教育」綁架了的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