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7月 25日
星期五
   | 气 温 : 25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通胀挂鈎债券 1手半年仅获息100元 10.23起接受本港居民认购
发佈日期 : 2020-10-06

刘应彬指出,由于iBond年期与市面银行定存有差

【本报记者报道】政府相隔四年再度发行通胀挂鈎债券(iBond),目标发行金额100亿港元,今批iBond的最低息率保证两厘,意味每一万元只得200元利息,三年后每手保守估计仅获600元利息。iBond将于本月23日至11月5日接受本港居民认购,最低认购金额一万元。金融管理局高级助理总裁刘应彬认为,在低息及低通胀环境下,iBond可为市民提供稳定回报,又可为未来的通胀环境作准备,有信心市民对iBond发行反应积极。


受疫情影响,金管局建议投资者以电子方式认购新一批iBond。假若申请超额认购,政府将增加发行额至最多150亿元,负责银行将以抽籤形式分发,中籤者可至少获一手iBond。市民可透过指定配售银行、证券经纪、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认购。认购手续费最高为0.15%,不过机构可自行决定豁免,而中银及滙丰两间牵头行已决定豁免相关收费。


新一批iBond认购及配发结果将不迟于11月12日公布,将在11月16日发行,翌日上市挂牌可于二手市场进行买卖;利息釐定日为2021年5月3日,付息日则是5月17日。


#通胀率不足1%按定息计算


刘应彬认为,在低息及低通胀环境下,iBond最低息率有两厘,较银行定期存款更高,可为市民提供稳定回报,并为未来的通胀环境作准备。这批iBond不设认购上限,加上发行额最高可较原定的增加50%,有信心市民对iBond发行反应积极。不过,认购iBond与认受新股不同,不存在大额认购分配更多的安排。


刘应彬透露,是次制定最低息率主要参考银行存款息率,也有留意虚拟银行的定存息率,惟债券投资跟银行存款、股票投资有所不同,市民应考虑其需要及适合性,对产品有一定认知再去投资新产品。iBond作为抗通胀投资产品,息率与指定日期的通胀水平挂鈎,即如果通胀率高于2%,则可以取得更多利息,原意是为市民提供抗通胀工具。


政府在2011至2016年先后发行六批iBond,设保证定息一厘,假如通胀率不足1%派息就会按定息计算,目标是提高大众对债券的认识,协助投资者对抗通胀。iBond于2011年首次发行时,有逾15万人认购,至2016年时增至逾50万人认购,六年间累计发行总额为600亿元。


息率方面,以第一批iBond 1最高,每期平均派息率为4.52厘、iBond 2为4.15厘、iBond 3为3.81厘、iBond 4(4222)为3.17厘、iBond 5(4228)为2.4厘、iBond 6(4231)为2.58厘,均为每六个月派息一次。回顾过去五期iBond,息口回报都比定存过高,而iBond息口会跟本港最近六个月通胀率挂鈎,保证不会低于一厘。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