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港大研究病毒株基因排列,发现自China Secret酒吧群组开始,病毒株与第三波疫情的已有所不同,现时的病毒基因与尼泊尔的输入个案更为相似。资料显示,周三确诊的一名30岁从尼泊尔来港女子,曾回到位于红磡都会轩1座的住所。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建议,政府应针对防范输入个案,否则会不断令病毒走入社区,难以达到清零目标。
何栢良指出,排除周三的最新确诊数字,由尼泊尔返港后确诊有32人,认为最早将病毒流入社会的输入个案源头是73岁长者(编号5110),患者于9月13日由尼泊尔回港,但10月4日才确诊,患者曾传染两位家人,若期间三人曾在社区活动,有机会经他们漏出社区。
他表示,过往不时有来自印度及尼泊尔的同一航班,有多人发现下机后出现阳性检测结果,部份没有病徵。他表示,目前有11个航班,出现机上有五人以上确诊情况,当中政府「放生」两班机,并无禁飞14日。
何栢良留意到政府近日收紧措施,如出现多人落机后检测呈阳性个案,会检视是否有造假情况,但针对经常有航班大量乘客确诊情况,建议政府应加重停飞的惩罚,第一次禁飞14日,若第二次则应禁飞一个月。
对于早前从尼泊尔回港的确诊女子返回家中,衞生署回覆称,确诊患者是尼泊尔抵港的免检疫者,抵港前已出现病徵,但称不知是否领事。衞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解释,有时抵港者填写健康申报表时,不认为自己有病徵而没有申报,但在确诊后,当衞生防护中心再次向患者核实时,患者才想起之前曾出现病徵,因此前后申报纪录会有差异。张竹君表示,以衞生角度,入境措施虽然愈紧愈好,但需要有实际运作考虑,政府会继续留意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