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九龍灣麗晶花園驚變「沙士」時期的淘大花園翻版,該屋苑第6座累計七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政府決定第6座D室住戶須撤離往檢疫中心,而在11月20日至12月10日期間,曾身處第4座所有樓層的E室單位,以及第18座所有樓層的D室單位的人,須接受強制檢測。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視察後稱,麗晶花園喉管設計與淘大花園類似,懷疑是經污水或糞便渠傳播病毒,建議市民沖廁之前,可加洗潔精或梘液,以破壞包住病毒的脂肪膜,減低受感染機會。據了解,衞生防護中心在廁所喉管驗到新冠病毒。
截至昨天,麗晶花園第6座累計有七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而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午在記者會上指出,一名居於中高層D單位的住戶,在快速測試驗出初步確診。政府在前日要求麗晶花園第6座所有住戶須接受強制檢測,張竹君昨指出,由於在麗晶花園第4座E單位和第18座D單位均有確診個案,同座向單位的居民均須接受強制檢測。政府昨日引用香港法例第599J章,要求於今年11月20日至12月10日期間,曾身處麗晶花園第4座所有樓層E單位和第18座所有樓層D單位的市民,均與接受強制檢測。
廚房等去水位駁同一污水渠
至於麗晶花園第6座,政府抗疫專家顧問袁國勇昨早與衞生防護中心總監黃加慶到場視察,進入2樓D室檢視喉管,並有衞生署人員為喉管拍照。袁國勇在視察後表示,屋苑的喉管設計,對D室居民有安全隱患,會先將第6座所有D室的住戶暫時撤到檢疫中心,而同座其他住戶會獲安排到附近的球場,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及核酸檢測。他說,麗晶花園的設計與淘大花園接近,廁所、廚房及浴室的去水位,均接駁至同一個污水渠,部份更不知是否有U型隔氣管,對D室居民有安全隱患,因此要將居民遷到隔離營,直至渠務署及屋宇署視察後確定沒問題。
不過袁國勇指出,麗晶花園第6座的天井設計,並非如淘大花園一樣圍封,危險性較淘大花園低。衞生防護中心採集廁所、廚房、喉管去水位等地方的環境樣本作調查。據了解,衞生防護中心最終在廁所喉管驗到新冠病毒。黃加慶補充,第6座D室先是2樓單位的三名住戶發病,之後到3樓D室的住戶受感染,之後34樓和6樓住戶亦先後受感染。環境保護署首席環境主任梁啟明表示,檢視過第6座的各樓層或發病單位後,發現所有喉管都無明顯破舊,但所有喉管都通往同一條污水渠。
至今累計錄7宗確診個案
袁國勇提醒市民,如嗅到家中有「廁所味」或臭味,應找專業的人檢查污水渠,進入廁所時要戴口罩,並應開抽氣扇,有助增加空氣流動。他同時指出,市民應加入洗潔精或梘液才沖廁,以破壞包着病毒的脂肪膜,減低受感染機會。他解釋,漂白水接觸有機物質就失效,消毒液會被稀釋,氯氣量會減低,故應該使用洗潔精或梘液。
測量師學會建築政策小組主席何鉅業昨早到場視察環境後表示,第6座的喉管為「單桶式」設計,即全座同一室的所有單位的廁所、廚房的污水,均接向同一條主喉管。他說,此設計不足之處是若有排洩物帶有病毒,而地台欠缺聚水器或聚水器乾涸,便會因氣壓問題反衝入地台去水位,把病毒帶進室內,甚至是其他樓層的單位,低層單位危機最大。至於當區區議員畢東尼批評政府抗疫上反應遲鈍,喉管問題一直都知道,「沙士」時已發現喉管設計與淘大花園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