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九龙湾丽晶花园惊变「沙士」时期的淘大花园翻版,该屋苑第6座累计七宗新冠肺炎确诊个案,政府决定第6座D室住户须撤离往检疫中心,而在11月20日至12月10日期间,曾身处第4座所有楼层的E室单位,以及第18座所有楼层的D室单位的人,须接受强制检测。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视察后称,丽晶花园喉管设计与淘大花园类似,怀疑是经污水或粪便渠传播病毒,建议市民沖厕之前,可加洗洁精或枧液,以破坏包住病毒的脂肪膜,减低受感染机会。据了解,衞生防护中心在厕所喉管验到新冠病毒。
截至昨天,丽晶花园第6座累计有七宗新冠肺炎确诊个案,而衞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主任张竹君昨午在记者会上指出,一名居于中高层D单位的住户,在快速测试验出初步确诊。政府在前日要求丽晶花园第6座所有住户须接受强制检测,张竹君昨指出,由于在丽晶花园第4座E单位和第18座D单位均有确诊个案,同座向单位的居民均须接受强制检测。政府昨日引用香港法例第599J章,要求于今年11月20日至12月10日期间,曾身处丽晶花园第4座所有楼层E单位和第18座所有楼层D单位的市民,均与接受强制检测。
厨房等去水位驳同一污水渠
至于丽晶花园第6座,政府抗疫专家顾问袁国勇昨早与衞生防护中心总监黄加庆到场视察,进入2楼D室检视喉管,并有衞生署人员为喉管拍照。袁国勇在视察后表示,屋苑的喉管设计,对D室居民有安全隐患,会先将第6座所有D室的住户暂时撤到检疫中心,而同座其他住户会获安排到附近的球场,进行快速抗原测试及核酸检测。他说,丽晶花园的设计与淘大花园接近,厕所、厨房及浴室的去水位,均接驳至同一个污水渠,部份更不知是否有U型隔气管,对D室居民有安全隐患,因此要将居民迁到隔离营,直至渠务署及屋宇署视察后确定没问题。
不过袁国勇指出,丽晶花园第6座的天井设计,并非如淘大花园一样围封,危险性较淘大花园低。衞生防护中心採集厕所、厨房、喉管去水位等地方的环境样本作调查。据了解,衞生防护中心最终在厕所喉管验到新冠病毒。黄加庆补充,第6座D室先是2楼单位的三名住户发病,之后到3楼D室的住户受感染,之后34楼和6楼住户亦先后受感染。环境保护署首席环境主任梁启明表示,检视过第6座的各楼层或发病单位后,发现所有喉管都无明显破旧,但所有喉管都通往同一条污水渠。
至今累计录7宗确诊个案
袁国勇提醒市民,如嗅到家中有「厕所味」或臭味,应找专业的人检查污水渠,进入厕所时要戴口罩,并应开抽气扇,有助增加空气流动。他同时指出,市民应加入洗洁精或枧液才沖厕,以破坏包着病毒的脂肪膜,减低受感染机会。他解释,漂白水接触有机物质就失效,消毒液会被稀释,氯气量会减低,故应该使用洗洁精或枧液。
测量师学会建筑政策小组主席何鉅业昨早到场视察环境后表示,第6座的喉管为「单桶式」设计,即全座同一室的所有单位的厕所、厨房的污水,均接向同一条主喉管。他说,此设计不足之处是若有排洩物带有病毒,而地台欠缺聚水器或聚水器干涸,便会因气压问题反冲入地台去水位,把病毒带进室内,甚至是其他楼层的单位,低层单位危机最大。至于当区区议员毕东尼批评政府抗疫上反应迟钝,喉管问题一直都知道,「沙士」时已发现喉管设计与淘大花园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