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去年2020年鼠年,适逢双春兼闰月,传统上旺婚嫁。不过,劳工及福利局局长罗致光在网志表示,去年首11个月的註册结婚数字,较2019年同期下降超过40%,加上去年的疫情及经济情况,预计今年本港生育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他指出,只要香港经济环境转好,2022年或许生育数字会有所提升,到2024年龙年的龙子龙女出世,数字亦会反弹。
罗致光指出,单是2020年首11个月的新生婴儿数目,便较2019年同期下降了17%,形容这明显是于2019年下半年的香港社会不稳定,导致九个月后的生育数字大幅度减少。他预计,未来数年的幼儿及学前服务的需求会下降,2026年的小一入学,一年之间减少了近7,000人,以平均27人一班计算,都少了259班学生。2038年的大学收生会面对大挑战,2042年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巿场的数目会明显下降。不过他指出,从另一个角度看,去年新生婴儿的父母压力会少些,因为小一派位、中一派位及入读大学,都不会如此「紧张」。他又认为,今年出生婴儿的父母压力,可能会再低些,提醒有生育意愿的夫妇,现在努力还可以赶到2021年的「尾班车」。
死亡数字首次超越出生数字
香港人口高龄化,死亡数字逐步上升是预期之内,2019年的死亡数字是48,106人,平均每天有约132人离世,较2009年上升了18.7%。2020年首11个月是46,414人,即平均每天有约139人离世,较2019年同期增加了4.4%。2020年死亡数字,最特别的地方是首次超越出生数字,即首11个月的40,369名新生婴儿。
劳工及福利局同时关注到在资助安老院舍服务的死亡数字,不论是现时资助安老宿位的长者,或是轮候资助安老宿位的长者,在过往五年的粗死亡率都是在17%至18%之间,2020年两组的粗死亡率都有明显上升,而居于资助安老宿位长者的粗死亡率更升破18%,每天都有13.5人死亡。罗致光解释,疫情期间,院舍除体恤原因及公务外,一律不得探访,居于社区的长者亦社交减少,这都会对长者的精神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食慾不振,体重下降,甚至营养不良,都会严重影响长者健康。
他又引述外国研究显示,在安老院每两名死于新冠肺炎的长者,便有一名长者因孤独而死亡。他指虽然香港的情况,不尽相同,而且当局亦投放了资源协助院舍运用资讯科技,让院友可以与家人保持一定程度的联繫,但亦应引以为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