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8月 31日
星期日
   | 氣 溫 : 29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林鄭揚言:決心大 不會跪低 港府修例引入非本地醫生 免試執業業界憂質素參差
發佈日期 : 2021-02-05

林正財醫生是另一名協助林鄭推動改革。
政府將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能否紓援公營醫院人手成
林鄭月娥昨天在立法會聲言決心好大,不會跪低。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說,引入認可醫學院等同
行會成員李國章醫生當年改革教育翻天覆地,今染指醫
林正財醫生是另一名協助林鄭推動改革。
政府將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能否紓援公營醫院人手成

【本報記者報道】特首林鄭月娥昨天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表示,將推出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新機制,申請人必須是香港永久性居民,在認可非本地醫學院畢業及獲醫生註冊或專科註冊,日後須一段時間內在香港公營醫院執業,不能直接私人執業,料在本立法年度內向立法會提交修訂《醫生註冊條例》的草案,聲言「政府決心好大,不會跪低」。身兼醫委會委員的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表示,今次做法即跳過本地的考試,只要當地認可便可申來港執業,憂慮質素參差。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質疑,新建議免去外地醫生再考香港執業考試的要求,最終影響本地醫療水平。

林鄭月娥在立法會答問會上表示,將於今個立法年度,提交修例,訂立新安排,在確保醫療質素下,讓更多合資格海外醫生來港執業,紓緩本港醫生短缺問題。政府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指非本地醫生必須是香港永久居民;已由獲認可的海外醫學院畢業,並取得資格;亦要先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一段較長時間,建議為期5年後,才可以取得本港執業資格。初步構思認可醫學院的數目會在100間內,並建議成立委員會,以決定認可醫學院的名單,而認可醫學院的質素須與本地兩所大學醫學院大致相約。

料認可百間醫學院 申請人須香港永久居民

林鄭表示,今次建議只限港人,只是為了爭取公私營醫生支持,因此建議不算大膽,食物及衛生局接觸過不少在外地的港人醫科生,都表示願意回流,呼籲醫學界支持。

她表示,目前醫管局仍欠缺660個醫生,衛生署的空缺率截至去年年底達13.2%,署方的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醫生空缺率達四成,令六成有需要的兒童不能在半年內完成相關評估,社署亦因而不能安排學前康復服務,情況極不理想。 她強調,政府並無輕視培育本地人才,但本地培訓不能無止境擴張,並舉例指世衛前總幹事陳馮富珍、行會成員李國章、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都是非本地培訓醫生。當局明日會在立法會介紹立法框架,並已邀請行會成員、兩位醫生李國章和林正財協助護士出身的食衛局局長陳肇始解說,爭取公私營醫生支持。

行會2醫生成員 協助「姑娘局長」對外解說

身兼醫委會委員的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憂慮,非本地培訓醫生質素參差,而現時公立醫院工作量繁重,現職醫生未必能協助培訓。她說,如果通過修例,屆時或會有更多在內地培訓、本身是香港永久居民的醫生來港執業,她強調,並非排斥內地受訓醫生,但兩地醫學教育不一樣。因此她認為,即使採納新安排,日後非本地培訓醫生仍要透過考試制度,才可揀選合適人才來港執業。她認為,即使非本地培訓醫生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一段較長時間後,能夠私人執業,同樣應與現時有限度註冊醫生的做法一樣,經過考試後才能夠在港全面註冊。

香港醫學會會長蔡堅直言不同意有關做法,批評繞過考執業試而中門大開,會令引入本港的醫生質素參差;不過他直言不想多發言,因為「出聲冇無用,立法會一定過,冇嘢可以做」。

病人組織:要觀察如何確保醫生質素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表示,政府一直有增加醫科生名額處理長遠短缺的問題,但短中期問題仍未能解決,因此原則上歡迎建議,但仍要觀察如何確保引入的醫生質素符合本港水平,同時如何吸引他們回港,認為當局要仔細研究海外醫生回港後的綑綁期,又指只是引入香港永久居民的醫生,會減少可輸入的人數及選擇,但明白政府是正回應社會的擔心。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