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美國總統拜登發表上任後第一份外交政策演說,全球矚目。拜登指出,中國是「美國最重大競爭者」,會抗衡來自中國的經濟濫權,反制對方的挑釁行為,阻止中國對人權、知識產權和全球管理的攻擊,但同時強調,如果與中國合作符合美國利益,也並無不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稱,中美之間難免存在分歧,但兩國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而中美能夠合作、必須合作的領域不是減少,而是更多、更廣。
拜登當地時間周四到訪美國國務院,並在美國副總統賀錦麗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的陪同下,發表了上任以來第一份的外交政策演說。一如外界所料,拜登在演說中談及了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他首先指出,美國正努力修復與國際的關係:「美國回來了,外交再度成為對外政策的中心。」他表示,中國是「美國最重大競爭者」,但如果符合美國利益,兩國也可以合作。
美國安顧問稱須解貿易霸凌
他指出:「我們也直接面對挑戰,威脅我們的繁榮、安全和民主價值,來自我們最重大的競爭者、中國,我們會抗衡中國的經濟濫權,反制其挑釁行為,阻止中國對人權,知識產權和全球管理的攻擊,但我們也準備好和北京合作,當合乎美國利益時。」除了中國,拜登在演說中還談及俄羅斯、中東、緬甸等局勢。
美國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之後在白宮出席記者會時表示,拜登的外交政策是「中產階級外交政策」,要讓中產階級有更好的生活,為此必須處理中國對美國就業與勞工的貿易霸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回應稱,與其他任何國家間的關係一樣,中美之間難免存在分歧,但兩國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在新冠疫情、氣候變化等全球性挑戰面前,中美能夠合作、必須合作的領域不是減少,而是更多、更廣。他指出,中方致力於與美方發展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關係,同時將繼續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希望美方順應兩國民意和時代潮流,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和中美關係,採取積極建設性的對話政策,與中方相向而行,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動中美關係健康穩定向前發展,跟各國和國際社會攜手推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強調外交再成對外政策中心
另外,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即使歐盟與美國走得再近,也不應與美國聯合起來對抗中國。他在出席一個美國智庫組織舉辦的研討會中表示,歐盟與美國聯合對付中國,極有可能會引發衝突,結果是適得其反。他認為,這種「共同陣線」,可能會促使中國減少在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的合作,並加劇中國在亞洲包括南海地區的「挑釁行為」。馬克龍形容,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是夥伴,但同時中國也是貿易和工業方面的競爭者,他也不認同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行為,以及其價值觀和對待人權的處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