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新冠肺炎疫情隱隱地在社區傳播,香港再現源頭不明個案。個案涉及一名25歲男子,在砵蘭街46至52號物業管理公司任文職,3月29日開始流鼻水,同日最後上班,平日會到位於公司所屬的九龍城衙前圍道、曲街及油麻地西貢街物業巡視,10多名同事須檢疫14天。患者家住西營盤德輔道西均益大廈3期B座,該大廈本月17日曾遭圍封強檢,另一家人較早前被列作確診個案,與該患者寓所單合同座向,該廈須再次全幢強檢。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認為,大廈出現垂直傳播,2樓以上的10室住戶須撤離。
袁國勇表示,男患者與較早前確診的B座3樓10室一家三口互不相識,相信傳染由環境因素引起,由於患者居住同一座向單位,擔心大廈存在垂直傳播。他指出,3樓10室其中一人的CT值達13,代表病毒量相當高,推斷當患者煮食或洗澡時,空氣向上流形成「煙囪效應」,而對上的單位同時打開窗、開抽氣扇,病毒抽到屋內,令上層單位人士受感染。另一可能性是去水位地渠的U型隔氣失效,但他認為可能性較低。
所有10室住戶必須撤離
他說,10室單位與9室單位共用天井,而10室單位的廚房及廁所窗口也對着天井,「煙囪效應」或同時影響9號單位。他提到,大廈曾於2013年進行渠管維修,天井乾淨喉管狀況良好,其他公共地方包括走廊亦整潔,天井並非密封。不過他表示,由於9室及10室的住戶共用天井,建議9室的住戶需要盡快檢測。他表示,估計大廈有約900至1,200名居民,會視乎檢測情況再決定下一步。
對於男患者相隔10多天才確診,袁國勇指出,病毒的潛伏期一般為10至11天,尤其病毒量較低的患者,潛伏期可長達14至21天,不能排除之後有更多病例出現。專家已在單位的抽氣扇、地渠、鋅盤底部及喉管縫抽取環境樣本化驗。
同行的衞生防護中心傳染處主任張竹君表示,居於西營盤德輔道西均益大廈三期B座的患者是一名25歲男子,在砵蘭街46至52號從事物業管理文職工作。患者於3月29日有流鼻水,同日仍有上班,患者工作時會前往多幢樓宇,包括衙前圍道88號及96號、九龍城曲街22號、西貢街2L號,工作地點及相關大廈需接受強制檢測,另有10多名同事需接受檢疫。
有輸入個案涉變種病毒株
衞生署表示,決定採取審慎的感染控制措施,除了有患者的兩個單位,會向均益大廈第三期B座所有樓層的10室單位(即2至23樓)沒有病徵的住戶發出檢疫令,並安排他們入住檢疫中心。若住戶出現病徵,會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政府又會引用強制檢測規例向均益大廈第三期B座發出強制檢測公告,提醒相關人士必須遵從強制檢測公告接受檢測。
另外,本港昨日新增六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除了上述一宗源頭不明個案之外,其餘五宗均為外地輸入,分別涉及一名土耳其貨機機組人員、三名在3月18日乘5J272航班由菲律賓來港,另有一人乘坐KE607航班自美國回港,當中有4宗為N501Y變種病毒株。衞生防護中心總監林文健表示,本港暫時發現25宗個案同時對N501Y和E484K呈陽性,有六宗個案對N501Y呈陰性但對E484K呈陽性。他稱,變種病毒株的傳播性和嚴重性可能更強,對檢測、治療和疫苗效用或有影響,幸而暫未流入社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