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政府日前公布12月9日起,使用「安心出行」流动应用程式将扩展至所有食肆等所有规管表列处所。食物及衞生局局长陈肇始昨日说,明白有个别人士可能因为自身问题未必使用「安心出行」,当局正制订合适的替代安排。当局正研究推行新冠疫苗护照,即进入一些场所时要出示疫苗接种证明。餐饮业界担心,不打针的长者及其家人都不再入食肆进食,忧虑生意额会下跌20%至30%。
陈肇始说,在食肆方面,当局有与业界沟通,令业界掌握有关做法,她希望在12月9日落实规定时,市民能够遵守,令本港整体防疫抗疫的能力有所提升。另外,陈肇始又留意到其他国家推出「疫苗护照」,即进入一些场所时要出示疫苗接种证明,她指出,有关做法对香港并非新鲜事物,在D组食肆、卡啦OK、酒吧已有多个月前实行有关做法,而随着疫情变化及加强防疫措施,相信市民期望政府推出一些措施,令疫苗接种率继续上升,当局在推出措施期间,一定会探讨如何适当调节,协助受影响的人士。
对于政府正探讨推行「疫苗护照」,要求市民接种疫苗才可进入食肆等表列处所。餐务管理协会主席梁振华表示,业界对新措施感到忧虑,预计生意额会下跌20%至30%。他说,旧区酒楼在早上11时前,以长者顾客为主,措施对酒楼早市影响最大,在周末亦会影响家庭食晚饭及庆祝生日等生意。梁振华批评,政府未有就措施谘询业界,又表示如果长者及儿童可获得豁免,对餐厅的影响会减少,相信业界会支持,但如豁免范围只包括有健康原因的人士,对业界的帮助就不大。
探讨如何协助受影响人士
本身是食肆东主的艺人谭俊彦表示,自己只是小生意,但小食店也有本身的意见,希望业界可以集合所有意见,再向政府反映。
平机会主席朱敏健说,这项措施会否受到《残疾歧视条例》的豁免,亦即是即使造成不公平待遇都不会违例,主要视乎「疫苗护照」本身的配套及推行细节是否「合理而必须」。他说,由于目前疫情严峻,「必须」是较易达到,「合理」方面则要视乎能否照顾不同弱势社群的特别需要。他认为,市民可能基于健康理由不打针,政府可以交代清楚,例如孕妇能否获得豁免。
安老服务协会主席陈志育表示,如果有措施令社区的长者生活不便,相信部份人是会重新考虑接种疫苗。他提到,院舍长者注射疫苗的比率逐步增加,当局目前主动评估院舍长者的健康状况,加上安排讲座,协助家属了解打针的相关问题,期望在家属不反对的情况下,安排更多长者接种疫苗。
港大感染及传染病中心总监何栢良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现时市民参与大型公众活动,接种疫苗是先决条件,部份大学师生亦已需要接种疫苗,认为「疫苗护照」是大势所趋。他认为,做法并非强制、而是要求市民打针,属合理。他预计措施会逐步推出,相信会参考强制使用「安心出行」的做法,先在公务员工作地点和大学推出,之后再扩展到其他处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