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中央應特區政府要求派遣內地醫療人員到港,首批75人抵達並將投入工作,今個星期還會有多300人。醫管局將安排他們在亞博社區治療中心工作,與本港醫療人員協作,提升處理病人的能力。醫管局表示,已委任他們為名譽僱員,現時醫管局有關保險對病人的保障條款,跟現行醫管局僱員適用的保險相同。醫管局會為治療問題負上最終責任。
內地援港醫療隊成員昨日到港,中聯辦副主任尹宗華、中聯辦協調部部長朱文、食衞局副局長徐德義、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和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等在深圳灣口岸迎接。
派駐亞博館治療設施
來港的內地醫療隊由不同專業的醫護人員組成。他們將先在亞洲國際博覽館的社區治療設施協助醫管局為確診的新冠病人提供適切治療。援港醫療隊的協助將有助加強社區治療設施的服務規模,從而加快整體病人流轉,讓醫管局可集中人手處理在公營醫院內臨床情況較為嚴重的病人。
醫管局發言人表示,內地援港醫療隊在執行醫療程序時,身份等同醫管局的醫護人員,醫管局會為團隊所遇到的治療問題負上最終責任,內地援港醫療隊會按既定流程,與醫管局的醫護人員合作,在社區治療設施共同治療病人。
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形容內地醫療團隊是「及時雨」,現公立醫院人手嚴重不足,醫管局相信本港及內地醫療人員協作不會有太大問題,臨床系統亦已加裝中文輸入法。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陞表示,現時亞博館的病人較多為需要更多照料的長者為主,因此需要更多人手參與救治及照顧,才能更好善用地方及資源。內地醫護團隊與醫管局協同運作,可以提高服務的質與量。過去一星期,他與抵港的內地醫護專家作了深入討論,在臨床、用藥、護理等多方面彼此模式接近,語文運用亦暢順,相信內地醫護團到港可以提供到幫助。
獲委任為名譽僱員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行政會議2月底前通過緊急法下制定規例,針對新冠病毒可豁免一些人員的法定規定,因此內地醫護團隊來港工作,有堅實的法律基礎。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凌霄志透露,內地醫護在亞博館社區治療設施上班,主要按區域分工,過半數病床會由內地醫護管理,將有本地醫生提供協助和監督。
凌霄志形容,安排不是紙上談兵般簡單,指實際操作及磨合期間,可能影響病人治理。他說,內地醫護基本上都是用中文,本港醫護要向他們從頭解釋一次基本用語,亦要派人將病人的醫療紀錄由中文翻譯成英文,才可以儲存在現有的醫療檔案系統內。他說,現時仍未完全掌握,是否所有來港醫護都懂說廣東話,未知是否要本港醫護負責翻譯。他又擔心有關法律責任的問題,指萬一發生醫療事故,應該沿用醫管局現有的通報機制,除非牽涉個人操守問題,否則應該由醫管局負責。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兩地醫護須磨合
護士協會主席源志敏表示,內地醫護來港支援治療新冠患者是好事,指公立醫院過去兩周已經「淪陷」,他又指不應該小看內地醫護人員,認為他們很多都懂英語,重申兩地醫護應該慢慢磨合。
據悉,目前共有9,905名病人分別於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醫院管理局傳染病中心、亞洲國際博覽館社區治療設施及各公立醫院接受治療;91名病人情況危殆,104名危殆病人於深切治療部留醫;另有112人情況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