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中央应特区政府要求派遣内地医疗人员到港,首批75人抵达并将投入工作,今个星期还会有多300人。医管局将安排他们在亚博社区治疗中心工作,与本港医疗人员协作,提升处理病人的能力。医管局表示,已委任他们为名誉僱员,现时医管局有关保险对病人的保障条款,跟现行医管局僱员适用的保险相同。医管局会为治疗问题负上最终责任。
内地援港医疗队成员昨日到港,中联办副主任尹宗华、中联办协调部部长朱文、食衞局副局长徐德义、医管局主席范鸿龄和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陞等在深圳湾口岸迎接。
派驻亚博馆治疗设施
来港的内地医疗队由不同专业的医护人员组成。他们将先在亚洲国际博览馆的社区治疗设施协助医管局为确诊的新冠病人提供适切治疗。援港医疗队的协助将有助加强社区治疗设施的服务规模,从而加快整体病人流转,让医管局可集中人手处理在公营医院内临床情况较为严重的病人。
医管局发言人表示,内地援港医疗队在执行医疗程序时,身份等同医管局的医护人员,医管局会为团队所遇到的治疗问题负上最终责任,内地援港医疗队会按既定流程,与医管局的医护人员合作,在社区治疗设施共同治疗病人。
医管局主席范鸿龄形容内地医疗团队是「及时雨」,现公立医院人手严重不足,医管局相信本港及内地医疗人员协作不会有太大问题,临床系统亦已加装中文输入法。医管局行政总裁高拔陞表示,现时亚博馆的病人较多为需要更多照料的长者为主,因此需要更多人手参与救治及照顾,才能更好善用地方及资源。内地医护团队与医管局协同运作,可以提高服务的质与量。过去一星期,他与抵港的内地医护专家作了深入讨论,在临床、用药、护理等多方面彼此模式接近,语文运用亦畅顺,相信内地医护团到港可以提供到帮助。
获委任为名誉僱员
行政长官林郑月娥表示,行政会议2月底前通过紧急法下制定规例,针对新冠病毒可豁免一些人员的法定规定,因此内地医护团队来港工作,有坚实的法律基础。
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会长凌霄志透露,内地医护在亚博馆社区治疗设施上班,主要按区域分工,过半数病床会由内地医护管理,将有本地医生提供协助和监督。
凌霄志形容,安排不是纸上谈兵般简单,指实际操作及磨合期间,可能影响病人治理。他说,内地医护基本上都是用中文,本港医护要向他们从头解释一次基本用语,亦要派人将病人的医疗纪录由中文翻译成英文,才可以储存在现有的医疗档案系统内。他说,现时仍未完全掌握,是否所有来港医护都懂说广东话,未知是否要本港医护负责翻译。他又担心有关法律责任的问题,指万一发生医疗事故,应该沿用医管局现有的通报机制,除非牵涉个人操守问题,否则应该由医管局负责。
公共医疗医生协会:两地医护须磨合
护士协会主席源志敏表示,内地医护来港支援治疗新冠患者是好事,指公立医院过去两周已经「沦陷」,他又指不应该小看内地医护人员,认为他们很多都懂英语,重申两地医护应该慢慢磨合。
据悉,目前共有9,905名病人分别于北大屿山医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医院管理局传染病中心、亚洲国际博览馆社区治疗设施及各公立医院接受治疗;91名病人情况危殆,104名危殆病人于深切治疗部留医;另有112人情况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