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當香港未打疫苗處處受限之際,內地反而較寬鬆,並因應民情而調整措施。北京市衞健委原要求本周起進入培訓機構、博物館、娛樂場所等人群聚集場所須接種新冠疫苗,引起輿論反彈。北京市防控辦在「谷針」政策僅公布一天即撤回,作出「讓步」,稱市民在嚴格測溫掃碼和查驗72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後,即可正常進入市內各類公共場所。
北京市政府在上周三召開的疫情記者會上宣佈,自7月11日起,進入線下培訓機構、圖書館、博物館、電影院、美術館、文化館、體育場所、健身場所、演出娛樂場所、網吧等人群聚集場所的人員需要接種疫苗(不適宜接種人員除外), 其他限流預約場所優先安排已接種疫苗人員。
內地:打疫苗須知情 同意 自願
消息即時引起輿論關注。《北京日報》於翌日(7日)深夜報道指稱,就6日北京市關於疫苗接種的有關資訊發佈後,引發一些市民的關注和疑慮後,北京市防控辦即撤回有關做法。
該負責人表示,疫苗接種是防範疫情傳播、保護人群健康的重要措施。同時,國務院新冠疫情防控第九版方案明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堅持「知情、同意、自願原則」,鼓勵3歲以上適齡無接種禁忌人群應接盡接,「北京市將嚴格落實,積極推進。」
胡錫進:面對輿論反對 及時後退
內地《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稱,北京市在輿論壓力下收回「疫苗令」,轉折是很值得高興。他表示,轉折顯示了輿論的力量,輿論在與權力的這次衝突中佔上風。這次權力面對輿論的反對很及時地後退,等於接受了輿論對「疫苗令」不合法的主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