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7月 24日
星期四
   | 气 温 : 31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安心出行变实名制作用不大 忧快测者隐瞒 致爆疫难测
发佈日期 : 2022-07-12


政府昨宣布,由本月15日、即本周五起,居家隔离的确诊者须配戴电子手环;当局亦会尽快推出安心出行实名制及加入「红黄绿码」的建议,但强调此举并非用于追踪,并不会限制无确诊或毋须检疫市民的自由。本来,政府要精准防疫,借用资讯科技隔离确诊者,倘若能收效用,实在是无可厚非;但我们质疑新措施能否做到防疫的目的,最终又会否弄巧反拙造成扰民。


一直以来,政府在非常时期,作非常手段是可以接受,但前提是这些手段必须合情合理。刚上任的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连日来四出为「安心出行」加「码」计划解画,表示加入「红黄绿码」,让确诊人士会列为「红码」、入境检疫者列入「黄码」行列,识别确诊及居家检疫入境人士,有助更精准防疫及让隔离措施到位。可是,这加「码」计划在内地如上海或在澳门已经使用多时,看近日两地的疫情反覆,香港特区政府如何能说服市民,加「码」有效防疫?


新措施是否能防止确诊市民走入社区,同样令人怀疑。卢宠茂昨天被问及直至目前违反检疫令的具体数据时,未有正面回应,只说「你讲得偷走,即係就无人知道」,又强调目前没有方法确保所有市民都遵守检疫令,认为新措施有助市民遵守。可见,政府对实际情况并未掌握,试问他们又如何能预计新措施可以令市民遵守检疫规例?


现时不少人虽然确诊,但不会向当局呈报,原因是担心限制了自身自由;日后政府推出新措施,表面看来似乎更严格抗疫,但对于「餐搵餐食餐餐清」的普罗市民而言,他们虽然大都是奉公守法,但顾及生计与生活,并没有诱因配合,因此政府必须深思熟虑想出全面的策略配套,否则新政策不断推出却又不能执行,结果只是扰民。


事实上,市民对于这新措施有不少忧虑。一来,是担心个人行踪被追踪。虽然,政府一再强调「安心出行」程式实名制主要用作识别确诊人士,并非用于追踪;但新措施无疑备有追踪功能,否则政府无从辨别谁是确诊者;即使暂时不设追踪功能,但疫情下「变幻原是永恒」,政府日后会否对香港市民行踪加以追踪,不得而知。当市民看到内地一些地方借用健康码来限制市民向银行追款等等,便难以让市民对加「码」措施绝对安心。针对这一忧虑,政府有必要多作解说释疑。


再者,引入新措施后,预料现时市民使用纸本的疫苗通行证日后难再使用,这亦对于没有手机、不擅使用新科技的长者以至低下阶层带来更大的不便。政府亦必须照顾这一些市民的需要,作出相应安排。


疫情由2020年初开始至今,已有两年多。回顾这些日子,政府不断调整抗疫措施,然而一些安排却互相矛盾、左支右绌;简单如一些确诊者可居家隔离,但外来入境者即使没有确诊却必须隔离七天,难令人信服;又或者政府借「疫苗通行证」限制不能或对疫苗忧虑的市民的生活自由,迫令大众施打疫苗,完全违背国家衞健委对疫苗的指导「知情、同意、自愿 」原则,也难让人认同。新一届政府上场,新班子应趁着这黄金机会,重新全面检视抗疫政策,在不让疫情扩散、照顾经济发展的同时,亦回应普罗市民的意愿,让抗疫政策做得更人性化、更合情合理,那才可以让市民真正安心出行,同时也令新政府有一个好的开始。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