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人气男团MIRROR红馆演唱会的严重事故,负责调查的工作小组交代最新进展,小组发现肇事钢丝承受力量比坊间的少20%,而机关上的护绳器不能自由转动「压伤」钢丝,使其磨损,加上屏幕的实际重量亦与申报原本申报的不同,令钢缆出现金属疲劳。不过,工作小组主席李子俊表示,调查现阶段尚未完成,希望下月内能完成调查。演唱会主办单位MakerVille表示,由于调查仍在进行,未能进一步评论,但强调会继续积极配合政府各部门的调查工作。
工作小组昨日举行第四次会议后交代调查进展,工作小组主席李子俊、工作小组委员及香港工程师学会代表司徒家成,以及专家顾问林超雄见传媒。李子俊说,肇事屏幕由两组钢缆悬挂于舞台上方,事发时一条钢缆断裂,另一条钢缆的吊环螺丝断开,令屏幕堕地。
工作小组专家顾问林超雄指出,专家利用电子显微镜放大断裂钢缆约5,000倍,确认断裂表面有金属疲劳条纹,而专家也对未曾受力部分的金属丝进行拉力测试,发现它可承受的力度较市面上结构相若的钢丝绳少20%。工作小组确认,当晚吊住屏幕的钢索断裂,是由于所用的钢丝短时间内出现金属疲劳,即出现「低周金属疲劳」,原因包括上述种种。
护绳器压钢缆导致金属疲劳
林超雄又表示,屏幕的实际重量与主办机构报称的重量相去甚远,钢缆吊起屏幕所需力度远较预期大,加速金属疲劳。他指出:「实际的屏幕比负载表所显示的相差很大的百分比,即是钢丝绳悬挂屏幕比起预计悬挂的力度大了很多。在这个情况之下,刚才我说金属疲劳出现的周期及承受多少力有关,承受更厉害。」
此外,钢缆置于护绳器内,若运用得当,护绳器应可转动,不会压着钢缆。然而,专家发现护绳器安装后夹住钢缆,令钢缆通过护绳器时被挤压以致受损,并在短时间内出现金属疲劳。林超雄称:「绳每次行过护绳器时就会被它压伤,缩小直径,亦发觉护绳器不可以自由转动,当缆绳拉过护绳器时,缆绳表面其实在磨损。除了磨损之外,本身缆绳拉动和移动很自由,但因为现在压住它,缆绳要动就要抵抗力度。」
难简单判断是否涉人为失误
不过,工作小组称,目前未能确认钢丝的来源,亦难以简单判断是否涉及人为失误,强调调查仍未完成,现阶段不评论责任谁属,包括签署安全纸的结构工程师有否失职。工作小组会继续进行实验和化验以确定事件成因,期望9月内完成调查。
至于演唱会主办单位MakerVille回应传媒查询时表示,工作小组已收到由MakerVille转交的资料,「当中包括总承办商向演唱会场地及向我们提交的数据和资料。我们在事故发生后,已立刻聘请独立工程师等专家,配合政府工作小组的调查。由于调查仍在进行中,我们未能进一步评论。我们会继续积极配合政府各部门的调查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