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青少年罪行志‧师长攻略》旨在向公众展示最真实情况,因此全书着重第一手资料,内容有取自刑侦调查人员、法庭判刑,以及受害人等。五大焦点内容包括「真实的贩毒主脑」、「真实的哄骗内容」、「真实的法庭判刑」、「真实的网上虚假广告」、「真实裸聊勒索趋势」。
其中,在严重毒品案件,可知悉「真实的贩毒主脑」如何狡诈。书中指出:「青少年涉及的毒品案件呈上升趋势,罪行性质亦愈来愈严重,不单涉及吸毒及贩毒,近年他们甚至向贩毒集团提供寓所,储存大量毒品。贩毒集团主脑为了减低被捕的风险,从外地把毒品运送到香港,至提货及分销,全程皆不会露面。他们只透过电话网络的监控镜头,幕后遥控操纵及监察操作。例如:近年有毒贩电召货车司机,指示青少年自行进入仓库提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交收。协助送货的青少年在不知情下,随时变『替死鬼』,送货变成运毒。此外,毒贩亦利用智能柜交易毒品。」
#内容取自刑侦人员及受害人等
在非法收债等相关罪行,可见识不法分子「真实的哄骗内容」,书中写道:「中介人在招聘过程中会误导青少年,讹称是使用汽水沟水彩去『淋油』,债仔及其家人因可抹掉而不会报警,即使在犯案途中遇上警察截查亦不会有事,令他们放下戒心。」
此外,「别以为这是一份优差,因为一些中介人未有兑现承诺支付酬劳,当青少年向他们追讨酬劳时,中介人会拖得就拖,并哄骗青少年多做几单才一次过支付酬劳,但最终却不支付任何金钱,甚至失去联络,令已经犯案的青少年受到双重损失,既无酬劳,又要担心被捕,惶惶不可终日。」
#大学音乐系毕业生沦为「马伕」
在「网上交友风险」章节,取自真实的法庭判刑。文章写道:「大学音乐系毕业生沦为『马伕』,操控15岁少女卖淫从中获利……」书中续称:「为何X会踏上卖淫之路呢?根据庭上披露她的心理创伤报告,临床心理学家指出,X来自失衡的家庭,父母都是长期吸毒者,X由祖母照顾,没有朋友,非常孤独,因此在网上找寻关係,但遭各名被告人剥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