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與廣東省、廣州市及深圳市領導舉行網上會議,港方提出「逆向隔離」建議,即港人赴內地前先在香港完成隔離,再以閉環形式進入深圳,以符合內地「7+3」的隔離規定。李家超在會後表示,廣東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均支持,並同意設立專班共同商議細節,予以落實,而在雙方達成方案時,會按程序報批,之後實施,當中港方專班由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帶領。
李家超透露,「逆向隔離」初步首選河套區,完成隔離期後,就會閉環管理直接過關到內地,而隔離期間的檢測等各項標準都必須符合內地要求。李家超強調,「逆向隔離」安排的目標是免除入境內地人士,須在內地進行「7+3」隔離,所以「逆向隔離」的安排必須得到雙方同意。他指出,「逆向隔離」會視為已滿足內地檢疫「7+3」的要求,推出該措施有兩個原因:一是減少對內地酒店造成的負擔,善用本港設施;二是確保可提供一個可行、有系統的方法,讓港人北上,滿足港人需求。計劃以平衡兩地要,同時滿足入境者需求為本。
被問到提出「逆向隔離」是否代表放棄與內地全面免檢疫通關,李家超表示,目前本港疫情升溫,每天確診人數達至8,000至一萬人,對醫療系統構成威脅,為不造成對兩地社會的威脅,會尋求所有可行方法。李家超又說,在粵港合作機制方面,雙方同意再強化,設立13個粵港合作專班(即工作小組),涵蓋防疫「通關」等方面。
設立13個粵港合作工作小組
對於「逆向隔離」,廣東省及深圳市方面都表示支持,並同意雙方成立專班商討細節,雙方達成方案後會按程序報批,港方專班由政務司司陳國基帶領。陳國基強調,自己都是「相當心急的人」,會要求保安局局長、醫務衞生局局長參與工作,商討細節,一有消息會盡快公布。
對於香港特區政府公布「逆向隔離」的建議,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史立德表示,相信「逆向隔離」安排能進一步紓緩深圳「健康驛站」配額緊張情況,預期香港將可發揮防疫「濾水池」角色,吸引更多海外人士來香港「漂洗」,完成與內地「無縫」接軌的檢疫要求後,再入境內地。他指出,過程中可以為本港航空業、餐飲、酒店、零售等行業帶來新增需求,希望當局稍後交代具體安排。
廠商會建議引入調整機制,將檢疫安排與香港疫情掛鈎,當香港疫情進一步緩和時,可向內地爭取將「逆向隔離」的要求逐步放寬至七天居家監測加三天集中隔離,甚至是10天全部居家監測,以作為中港免檢疫通關的「中途方案」。
中華總商會形容,「逆向隔離」為落實兩地恢復正常通關邁出重要一步,會長袁武建議,屆時可在河套區為完成「逆向隔離」人士進行「一地兩檢疫」,並及早實施與兩地健康碼資料互通,有意返回內地港人可自願下載,以符合進入內地的條件和要求。袁武說,兩地應積極制訂大灣區跨境免檢疫安排,統一核酸檢測標準和防疫措施,並設立高中低風險地區,容許在低風險地區往來只須提供陰性核酸檢測。
民建聯衞生事務發言人梁熙表示歡迎,期望雙方盡快就細節達成共識,讓大批有需要返回內地的市民,可先在香港進行隔離便能進入內地。梁熙表示,現時內地驛站名額供不應求,現時每天有1.6萬人搶2,000個預約名額,逆隔離措施可成突破,令兩地未能通關下,更多有需要市民受惠。他續稱,提供大約4,500間獨立房間及逾萬張床的落馬洲河套區的隔離設施是首選地點,因該隔離設施至今尚未使用,地點鄰迎內地邊界,港人完成後隔離以閉環方式過境到內地,行政上亦較方便。
經民聯立法會議員陳祖恒表示歡迎,期望兩地專班能夠盡快展開對接工作,為工商界帶來好消息。他相信,以河套區的隔離設施作逆向隔離之用,不會影響本港的檢疫隔離政策;若隔離設施不敷應用,河套區的隔離設施亦可以在一至兩星期內,變回社區隔離設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