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与广东省、广州市及深圳市领导举行网上会议,港方提出「逆向隔离」建议,即港人赴内地前先在香港完成隔离,再以闭环形式进入深圳,以符合内地「7+3」的隔离规定。李家超在会后表示,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均支持,并同意设立专班共同商议细节,予以落实,而在双方达成方案时,会按程序报批,之后实施,当中港方专班由政务司司长陈国基带领。
李家超透露,「逆向隔离」初步首选河套区,完成隔离期后,就会闭环管理直接过关到内地,而隔离期间的检测等各项标准都必须符合内地要求。李家超强调,「逆向隔离」安排的目标是免除入境内地人士,须在内地进行「7+3」隔离,所以「逆向隔离」的安排必须得到双方同意。他指出,「逆向隔离」会视为已满足内地检疫「7+3」的要求,推出该措施有两个原因:一是减少对内地酒店造成的负担,善用本港设施;二是确保可提供一个可行、有系统的方法,让港人北上,满足港人需求。计划以平衡两地要,同时满足入境者需求为本。
被问到提出「逆向隔离」是否代表放弃与内地全面免检疫通关,李家超表示,目前本港疫情升温,每天确诊人数达至8,000至一万人,对医疗系统构成威胁,为不造成对两地社会的威胁,会寻求所有可行方法。李家超又说,在粤港合作机制方面,双方同意再强化,设立13个粤港合作专班(即工作小组),涵盖防疫「通关」等方面。
设立13个粤港合作工作小组
对于「逆向隔离」,广东省及深圳市方面都表示支持,并同意双方成立专班商讨细节,双方达成方案后会按程序报批,港方专班由政务司司陈国基带领。陈国基强调,自己都是「相当心急的人」,会要求保安局局长、医务衞生局局长参与工作,商讨细节,一有消息会尽快公布。
对于香港特区政府公布「逆向隔离」的建议,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史立德表示,相信「逆向隔离」安排能进一步纾缓深圳「健康驿站」配额紧张情况,预期香港将可发挥防疫「滤水池」角色,吸引更多海外人士来香港「漂洗」,完成与内地「无缝」接轨的检疫要求后,再入境内地。他指出,过程中可以为本港航空业、餐饮、酒店、零售等行业带来新增需求,希望当局稍后交代具体安排。
厂商会建议引入调整机制,将检疫安排与香港疫情挂鈎,当香港疫情进一步缓和时,可向内地争取将「逆向隔离」的要求逐步放宽至七天居家监测加三天集中隔离,甚至是10天全部居家监测,以作为中港免检疫通关的「中途方案」。
中华总商会形容,「逆向隔离」为落实两地恢復正常通关迈出重要一步,会长袁武建议,届时可在河套区为完成「逆向隔离」人士进行「一地两检疫」,并及早实施与两地健康码资料互通,有意返回内地港人可自愿下载,以符合进入内地的条件和要求。袁武说,两地应积极制订大湾区跨境免检疫安排,统一核酸检测标准和防疫措施,并设立高中低风险地区,容许在低风险地区往来只须提供阴性核酸检测。
民建联衞生事务发言人梁熙表示欢迎,期望双方尽快就细节达成共识,让大批有需要返回内地的市民,可先在香港进行隔离便能进入内地。梁熙表示,现时内地驿站名额供不应求,现时每天有1.6万人抢2,000个预约名额,逆隔离措施可成突破,令两地未能通关下,更多有需要市民受惠。他续称,提供大约4,500间独立房间及逾万张床的落马洲河套区的隔离设施是首选地点,因该隔离设施至今尚未使用,地点邻迎内地边界,港人完成后隔离以闭环方式过境到内地,行政上亦较方便。
经民联立法会议员陈祖恒表示欢迎,期望两地专班能够尽快展开对接工作,为工商界带来好消息。他相信,以河套区的隔离设施作逆向隔离之用,不会影响本港的检疫隔离政策;若隔离设施不敷应用,河套区的隔离设施亦可以在一至两星期内,变回社区隔离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