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4月 30日
星期三
   | 气 温 : 27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袁国勇等专家称本港有条件实施「0+7」
发佈日期 : 2022-09-20

袁国勇与其他专家发表联合文章。

【本报记者报道】政府专家顾问、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等四名专家发表联合文章称,新冠病毒不会像2003年的「沙士」般自然消失,相反地会如其他引起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般,继续在社区传播,长存人间。文章指出,本港有条件进一步实现以检测代替隔离的「0+7」方案,甚至更进取方案。

袁国勇与港大医学院生物化学系教授金冬雁、港大微生物学系名誉助理教授龙振邦,以及港大医学院微生物学系临床副教授陈福和撰文。文章指出,新冠的杀伤力已大幅减弱,并形容为近乎急性的唿吸道病毒。本港应未雨绸缪,既需为监测和控制后疫苗浪做好短期规划,更应为应对病毒新变种制定中长期方案,并指本港需建立更全面的监测体系,尽早发现新冠病毒新变种,并在发现生物学特性及传播特性未明的新变种时,相应收紧措施。

文章表示,现时新冠疫情的「粗病死率」较前几波低,有效繁殖率较低,以及季节性愈来愈明显,新冠病毒已经从破坏力巨大、危险性极高和全球大流行的烈性传染病,转变为较温和类似季节性流行的风土病,并已经在本港紥根。

文章提到,本港有条件进一步实现以检测代替隔离之「0+7」方案,甚至更进取方案,并指本港在社区、医院、护老院的检测、隔离、检疫等感染控制措施需改变,分开处理完成接种者及未接种者,而恆常检测对象则应集中在出现症状者及高危者。文章称,污水检测及围封强检已没有大实际意义,应取消并留待出现罕见爆发等情况时,作为辅助控疫的手段。衞生防护中心亦可考虑放宽感染控制措施,而临床处理主要以病情作决定,处方口服抗病毒药后,患者待病情好转即可出院。

文章认为,全民戴口罩应是最后撤除的措施,因应疫情走势,可先考虑逐步有序取消室内活动的社交距离措施等规定,但需确保室内场所的鲜风供应及换气量符合法定要求。本港抗疫政策需随着形势发展而不断变阵,并应为未来定立长远的防疫政策,以应对后疫苗浪及往后的新发传染病。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