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疫情爆發,有不法分子伺機進行電話詐編,相信不少市民曾收到類似的來電。警方表示,方今年1至7月接獲956宗電話騙案,損失金額4.7億元,當中213宗為假冒衞生署電騙,比例佔達兩成,損失金額高達2.3億元。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傅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昨日罕見出席警方記者會,分析類有騙徒藉疫症行騙手法,其中包括使用「+852 2125 2125」訛稱疫苗紀錄有誤、WhatsApp短訊告知成為密切接觸者及Email通知涉及新冠管制品郵件。
歐家榮強調,衞生只會在市民確診、成為密切接觸者及涉違防疫規例時,才會主動聯絡市民,重申絕不會索取敏感資料,如有懷疑可要求對方提供職員資料,向衞生防護中心查證。
拆解騙徒藉疫情騙款達2.3億
歐家榮指出,騙案手法主要歸為以下三種,包括騙徒使用「+852 2125 2125」致電市民。「2125 2125」是真正衞生署疫苗接種計劃查詢電話,但以「+852」開頭,有機會是海外電話騙案。騙徒使用預錄語音,指市民接種第一或第二針疫苗紀錄有誤,導致無法接種第三針疫苗,要求提供個人資料作實。
歐家榮續稱,騙徒使用WhatsApp偽冒疫情中心職員發出短訊指,指大數據檢查到市民的行程碼是疑似密切接觸者,要求加入騙徒WhatsApp作核對之用。另外,騙徒發送Email,指市民涉及新冠病毒管制物品、郵寄物品等,並偽冒衞生署職員,以真實查詢電話及地址,混合虛構工作人員及編號,要求市民提供資料調查。
歐家榮指出,衞生署如需要透過熱線聯絡市民,一般會提供相關資料以核實雙方的身份,但不會要求市民提供任何敏感的個人資料,包銀行帳戶資料及密碼等;市民如曾經接受「深喉唾液」測試,若結果呈陰性,會收到SMS短訊通知;若結果為陽性,則會有專人致電,衛生署不會用電話錄音;如接到附有「+852」字頭的來電,疑似衞生署來電顯示,很可能係偽冒本地來電嘅詐騙電話;如收到自稱衛生署人員來電,未確定來電者身份之前,切勿提供個人資料,點擊短訊內的超連結或跟從騙徒任何指示。
電話詐騙嚴重影響署方抗疫工作
衞生會致電市民作出執法工作,例如沒有遵守強制檢測、需要安排隔離、違反「紅碼」出入規定、曾佩戴手帶外出等。歐家榮強調,市民理應知道自己有否違反相關規例,如收到類似來電應提高警覺。
歐家榮表示,電話詐騙嚴重影響衞生署抗疫工作,令市民信心度下降,損害工作效率,他提醒市民,如有懷疑可致電1823,或衞生防護中心熱線2125 1111/2125 1122/183 0111,核實授權人員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