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疫情爆发,有不法分子伺机进行电话诈编,相信不少市民曾收到类似的来电。警方表示,方今年1至7月接获956宗电话骗案,损失金额4.7亿元,当中213宗为假冒衞生署电骗,比例佔达两成,损失金额高达2.3亿元。衞生署衞生防护中心傅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昨日罕见出席警方记者会,分析类有骗徒藉疫症行骗手法,其中包括使用「+852 2125 2125」讹称疫苗纪录有误、WhatsApp短讯告知成为密切接触者及Email通知涉及新冠管制品邮件。
欧家荣强调,衞生只会在市民确诊、成为密切接触者及涉违防疫规例时,才会主动联络市民,重申绝不会索取敏感资料,如有怀疑可要求对方提供职员资料,向衞生防护中心查证。
拆解骗徒藉疫情骗款达2.3亿
欧家荣指出,骗案手法主要归为以下三种,包括骗徒使用「+852 2125 2125」致电市民。「2125 2125」是真正衞生署疫苗接种计划查询电话,但以「+852」开头,有机会是海外电话骗案。骗徒使用预录语音,指市民接种第一或第二针疫苗纪录有误,导致无法接种第三针疫苗,要求提供个人资料作实。
欧家荣续称,骗徒使用WhatsApp伪冒疫情中心职员发出短讯指,指大数据检查到市民的行程码是疑似密切接触者,要求加入骗徒WhatsApp作核对之用。另外,骗徒发送Email,指市民涉及新冠病毒管制物品、邮寄物品等,并伪冒衞生署职员,以真实查询电话及地址,混合虚构工作人员及编号,要求市民提供资料调查。
欧家荣指出,衞生署如需要透过热线联络市民,一般会提供相关资料以核实双方的身份,但不会要求市民提供任何敏感的个人资料,包银行帐户资料及密码等;市民如曾经接受「深喉唾液」测试,若结果呈阴性,会收到SMS短讯通知;若结果为阳性,则会有专人致电,卫生署不会用电话录音;如接到附有「+852」字头的来电,疑似衞生署来电显示,很可能係伪冒本地来电嘅诈骗电话;如收到自称卫生署人员来电,未确定来电者身份之前,切勿提供个人资料,点击短讯内的超连结或跟从骗徒任何指示。
电话诈骗严重影响署方抗疫工作
衞生会致电市民作出执法工作,例如没有遵守强制检测、需要安排隔离、违反「红码」出入规定、曾佩戴手带外出等。欧家荣强调,市民理应知道自己有否违反相关规例,如收到类似来电应提高警觉。
欧家荣表示,电话诈骗严重影响衞生署抗疫工作,令市民信心度下降,损害工作效率,他提醒市民,如有怀疑可致电1823,或衞生防护中心热线2125 1111/2125 1122/183 0111,核实授权人员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