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電話騙案隨時隨地可以發生,警方今年9月底推出了一站式詐騙陷阱搜尋器「防騙視伏器」,為可疑來電等資料評級,旨在協助公眾辨識詐騙及網絡陷阱。警方表示,單計今年10月,已錄得逾7.4萬次搜尋,當中搜尋結果為紅色(即「高危有伏」)、橙色(即「疑似有伏」)或黃色(即「可能有伏」)合共有1.18萬次,佔總搜尋次數16%,警方相信「防騙視伏器」成功預警四億元的損失。「防騙視伏器」其中一個資料來源來自HKJunkCall,創辦人胡文翰指出,以往詐騙電話大多有「+852」可作辨認,但近月沒有「+852」的詐騙電話明顯增多,有騙徒更可講出機主的姓名、微訊帳號等個人資料。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警司范俊業表示,在1.18萬次「有伏」的搜尋結果方面,有6,060次的結果是與警方已確認的詐騙案件有關、有3,590次與非官方詐騙電話舉報有關、有1,270次與釣魚攻擊有關、有880次與網絡全安風險有關。警方相信,「防騙視伏器」在一個月內已成功辨識多宗潛在詐騙或網絡安全事故,而6,060次與警方已確認的詐騙案件有關的「有伏搜尋」,單以紅色「高危有伏」的警號發出3,184次,如按9月份每宗騙案平均損失去13.8萬元計算,相信「防騙視伏器」在過去一個月已成功預警四億元損失。
成功預警4億港元損失
電話查詢網站HKJunkCall是與「防騙視伏器」合作的平台之一,創辦人胡文翰透露,HKJunkCall每星期約收到五萬至六萬條市民舉報的資料,涉及騙案而被列入攔截清單的則有約5,000條。他特別指出,自今年7月開始,很多詐騙電話已沒使用「+852」字頭的電話,而是普通手機號碼來電,例如5、6、9字頭,因此不能再單以「+852」來分辨是否詐騙電話。
他又稱,由10月底開始,多了市民舉報一種新型的電話騙案,同樣是無「+852」的來電顯示,但不再是播放電話錄音,而是由真人進行詐騙,騙徒較多是冒認騰訊或微訊的客服人員,訛稱帳戶有犯案的紀錄等,再轉駁至假冒官員的電話,而更重要的是這類型的詐騙會有機主的個人資料,例如有姓名、微訊帳號等,故即使電話中可以說出個人資料仍然要提高警覺,判斷是否詐騙。
拆解「貓池」成犯案新工具
警方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總督察葉卓譽稱,近半年開始多了騙徒利用俗稱「貓池」(ModemPOOL)的儀器,可插入過百張電話卡大量發出詐騙電話或短訊。他指出,這個詐騙方式以往在內地較為常見,但近半年香港亦開始興起,正與電訊業界研討,例如研究截停可疑電話、發出警示等,另外在電話卡實名制下,也可與電訊商合作進行執法行動,但亦提到預付電話卡要到明年2月才全面實行電話實名登記。
胡文翰呼籲,市民可在手機下載攔截可疑電話的應用程式。他認為,情況就如電腦要下載防毒軟件一樣,「便宜莫貪人人都知,但轉頭又是中招」,特別是少接觸新聞及防騙資訊的人士,以作保障。他表示,即使不想下載應用程式,收到可疑來電時亦先進行搜尋,即使直接在搜尋引擎搜尋電話號碼亦能容易找到相關資料。他強調,即使不在可疑電話名單中,亦有機會是詐騙電話,只是未被記錄,所以收到來歷不明的電話時亦應提高警覺,判斷是否詐騙。他呼籲當收到可疑來電後,可向應用程式舉報,協助整理可疑來電清單,同時可分享醫院來電等重要電話,協助那些電話是真的由官員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