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5月 04日
星期日
   | 气 温 : 27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政府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推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 糖尿病 高血压患者优先试行
发佈日期 : 2022-12-20

政府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
1:政府提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推动在社
图为深水埗地区康健中心。
政府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
1:政府提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推动在社

【本报记者报道】政府昨日正式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提出公营医疗系统长远改革,盼减轻医疗系统负担,包括聚焦以社区为本的「治未病」,鼓励「一人一家庭医生」,最快明年第二及第三季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由政府资助市民于私营医疗市场接受筛查及治理服务,首阶段以高血压及糖尿病优先,但具体资助金额有待公布。

医务衞生局局长卢宠茂表示,香港全球人均寿命最高,估计本港10多年后约有300万人患有不同的慢性疾病,约佔总人口约37%,强调若未能及早发现及治疗,将令公营医疗系统不胜负荷,故有需要由治疗转为预防为主,并以社区为本、家庭为中心应对未来情况。

《基层医疗健康蓝图》其中一个重点,乃是建议建立社区基层医疗系统,以地区康健中心为基础,进一步强化「一人一家庭医生」概念,包括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由政府提供针对性资助,予市民在私营医疗界别诊断及管理慢性疾病,首阶段以高血压及糖尿病优先。

料明年第二及三季推出

卢宠茂指出,高血压及糖尿病是本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亦有数据显示及早发现可免併发症,预期可在明年第二及第三季推出计划。医务衞生局副局长李夏茵称,现时仍处于收费制定阶段,会参考基层医疗公私营协作计划及市场情况等,亦会与业界磋商。

此外,当局亦建议成立基层医疗署,并制定《基层医疗名册》,列出合符服务质素及经定期培训的医护服务清单,供市民搜索,并逐步将衞生署辖下基层医疗健康服务,整合至地区为本的社区医疗健康系统,稍后亦会下放衞生署的学生健康服务中心及母婴健康院部分服务至地区中心。李夏茵指出,及至2036年,300万名有慢性疾病市民中,约有30%年逾65岁,她形容届时香港人可能是「三人同行、必有一老」或「三人同行、必有一病」。

李夏茵补充,着重预防的基层医疗是服务全港700万人,强调非仅照顾草根阶层,目标是市民可在社区「搞掂小病」,每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及属于个人的「健康户口」,「有甚么都在家门口跟进,不用出入医院」。当局同时会推出《基层医疗名册》,在名册上的医生已获服务质素认证,「希望有甚么病时可在社区得到治理,不用经常去医院、专科,大部分可以在社区,病情严重就适时转介医院专科,稳定再回社区」。

基层医疗服务全港700万人

另外,如果年龄达65岁可使用医疗券,目前一半的金额即1,000元,会作为特定用途预防疾病或管理健康,包括就慢性病看医生,使用该1,000元后,户口会自动增加500元。

基层医疗健康发展督导委员会召集人林正财表示,基层医疗与人口老化关连十分大,倘不推行基层医疗服务,未来的公营医疗系统及长者护理系统是否仍可持续值得怀疑,故透过地区康健中心令基层医疗资源可以有效运用非常关键,而社区家庭医生及中医则会担当重要角色,达致「一人一家庭医生」概念。

该蓝图提出「慢性疾病的共同治理计划」,基层医疗健康发展督导委员会召集人梁卓伟指出,计划希望可以将现有及未来新资源重新整合,令其有如「标靶式」更精准地做好资助,从而让最有需要病友得到基层医疗或初步治理。他举例称,不少在普通科门诊接受服务的市民,约63%都是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未来可将资源投放其中,透过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演变成「一人一家庭医生」及管理慢性疾病,及早发现及早治理疾病。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