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政府昨日公布《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立法會議員陳沛良認為,該藍圖針對性提出多項措施,可以真正提升市民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質素。曾經營運地區康健中心的狄志遠就希望政府能交代具體分工,以免康健中心為了「跑數」而活亂舉辦活動。有病人權益組織認為,共同承擔慢性病篩查費欠缺吸引力,政府應全額資助基層。
陳沛良指出,藍圖提出將現時的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改組成基礎醫療署,並成立策略採購統籌處,利用市場知識及善用市場優勢,希望可以透過策略採購提升效率。他認為這項措施能為基層醫療發展帶來指引作用,可以進行更加長遠、全面的規劃。藍圖亦提到未來會以地區康健中心作為基礎,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計劃」。陳沛良認同政府集中資源跟進慢性疾病患者,並在地區層面做到預防和治療,以此緩解公營醫院壓力。他提出政府在落實政策時,要確保社區有足夠合資格人手跟進相關個案。
醫院管理局主席范鴻齡說︰「有關藍圖為本港未來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制定發展路線圖,有助提升以地區為本、家庭為中心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
醫管局稱助提升基層醫療健康服務
有病人權益組織認為,共同承擔慢性病篩查費欠缺吸引力,政府應全額資助基層。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說:「可能一年要見數次(醫生),再加上要做不同化驗、檢查,至少要對領綜援或長生津的長者應有更大資助比例,甚至全數資助,才能鼓勵他們透過共同治理模式預防疾病惡化。」彭鴻昌說地區康健中心要加強與地區組織的連繫,找出更加多有健康風險的人使用服務,才可以提高計劃參與率。
此外,曾經營運地區康健中心、葵青地區康健中心前署理行政總監狄志遠,希望政府交代具體分工:「很多康健中心為了應付標書要求大家很努力『跑數』、招會員、辦活動,或者是交數據令它符合標書需要,康健中心如何做到預防疾病以及保持良好健康、市民有良好身體,這方面說得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