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政府昨日公布《基层医疗健康蓝图》,立法会议员陈沛良认为,该蓝图针对性提出多项措施,可以真正提升市民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素。曾经营运地区康健中心的狄志远就希望政府能交代具体分工,以免康健中心为了「跑数」而活乱举办活动。有病人权益组织认为,共同承担慢性病筛查费欠缺吸引力,政府应全额资助基层。
陈沛良指出,蓝图提出将现时的基层医疗健康办事处改组成基础医疗署,并成立策略採购统筹处,利用市场知识及善用市场优势,希望可以透过策略採购提升效率。他认为这项措施能为基层医疗发展带来指引作用,可以进行更加长远、全面的规划。蓝图亦提到未来会以地区康健中心作为基础,推出「慢性疾病共同治理计划」。陈沛良认同政府集中资源跟进慢性疾病患者,并在地区层面做到预防和治疗,以此缓解公营医院压力。他提出政府在落实政策时,要确保社区有足够合资格人手跟进相关个案。
医院管理局主席范鸿龄说︰「有关蓝图为本港未来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制定发展路线图,有助提升以地区为本、家庭为中心的基层医疗健康服务。」
医管局称助提升基层医疗健康服务
有病人权益组织认为,共同承担慢性病筛查费欠缺吸引力,政府应全额资助基层。社区组织协会幹事彭鸿昌说:「可能一年要见数次(医生),再加上要做不同化验、检查,至少要对领综援或长生津的长者应有更大资助比例,甚至全数资助,才能鼓励他们透过共同治理模式预防疾病恶化。」彭鸿昌说地区康健中心要加强与地区组织的连繫,找出更加多有健康风险的人使用服务,才可以提高计划参与率。
此外,曾经营运地区康健中心、葵青地区康健中心前署理行政总监狄志远,希望政府交代具体分工:「很多康健中心为了应付标书要求大家很努力『跑数』、招会员、办活动,或者是交数据令它符合标书需要,康健中心如何做到预防疾病以及保持良好健康、市民有良好身体,这方面说得不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