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社區組織協會認為,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的扶貧政策是杯水車薪,在消費券減半、紓困措施無增加,加上在通脹情況下,算不上精準扶貧。至於行政會議召集人、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表示,派發消費券可以「讓市民開心一下」。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表示,新一份《預算案》對居民的支援,無增加之外更加「縮水」,認為長中短期措施都欠奉。她提到,消費券對於基層的幫助不及派現金,因為基層在一些地區小店難以使用消費券,令市民被迫在價錢較高的店舖使用,認為如果針對基層派一萬元現金會更合適,讓他們用於交租及水電費等。她又說,新冠疫情以來基層面對很大困難,工資不高之外亦面對開工不足,部分人收入減少,加上面對通脹升溫、租金增加等,令他們壓力更大。家長面對子女學習費用都有困難,認為在經濟負增長情況下,更應集中資源幫助基層,對於福利津貼發放半個月金額,她認為幫助不大。
葉劉淑儀曾經表明反對派發消費券,她昨日表示,派發消費券可以「讓市民開心一下」。
會計師公會:降消費券金額屬合宜之舉
公屋聯會期望,政府可考慮進一步放寬消費券的適用範圍,包括讓市民能以消費券繳付水電費、公屋租金等,以紓緩基層市民負擔。香港會計師公會認為,《財政預算案》建議繼續分兩期派發消費券共5,000元,相信會受到各社會階層、特別是低收入社群的歡迎,將有助緩解基層市民的壓力,並刺激本地消費。公會考慮到財政赤字情況,以及消費券的效用較短期及有限,認為本輪發放消費券的金額較去年低亦是合宜之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