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一项调查发现,大湾区旅客对来香港购物和观光的兴趣依然浓厚,有三分之一受访者计划未来12个月内访港,85%人选择购物和观光为主要目的,平均消费预计逾三万元人民币,其中近半之会花在奢侈品上。
全球谘询公司麦肯锡在上月调查了1,155名表示有兴趣在未来12个月内访港的大湾区旅客,85%受访者为了购物及观光,每位游客平均消费预计为3.64万元人民币,当中有61%受访者表示,香港较内地有较新的潮流时尚,60%人认为本港的产品安全较内地为高,59%受访者称香港产品质素较内地为高,都是大湾区受访者在港购物的三大原因。不过,有15%受访者预计,未来三年会减少在港消费,转而到海南或澳门购买奢侈品,或者选择代购。
调查又指出,对于下次访港会接受的医疗保健服务,有51%人表示会做身体检査,有31%的受访者就选择接种疫苗,而牙科、妇产科和眼科亦是热门选择。金融服务方面,78%受访者表示,在香港投资是为了赚取比在内地更高的回报,另外有78%受访者表示,希望获得比在内地更稳定的回报。
在港投资冀赚更高回报
麦肯锡表示,虽然研究结果显示,香港不同企业应对大湾区游客的回归感到乐观,但认为随着邻近城市迅速赶上,香港可能失去作为购物、金融服务和医疗中心的优势。麦肯锡建议企业提升服务质素,提供更好的数码体验,并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建立更紧密联繫,以继续吸引大湾区消费者来港。
麦肯锡全球副董事合伙人陈以诺说,受防疫政策影响,过去三年大湾区居民来香港数量下跌,只可单靠线上形式与银行、基金公司或保险公司联络,接收资讯的渠道降低,变相令他们的兴趣减低。虽然现时香港已经復常,但要要重新吸引内地客户会较为困难。
陈以诺强调,中、短期而言,保险对大湾区居民仍有一定吸引力,而在内地买不到的基金产品,都是较受欢迎的投资产品,但随着跨境理财通或其他金融产品互联互通更加扩阔,在产品上就较难突显香港优势,所以这些行业从业员就要从服务水平、专业水平上改善而提升香港的竞争力。
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兼香港区总经理石炜麟表示,虽然香港作为大湾区旅客购物目的地继续享有多项优势,但香港在数码体验和服务质素等几个关键领域已经落后。希望继续吸引内地消费者的香港零售商,应重新考虑透过数码渠道与他们互动的方式,并提高服务质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