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五间专营巴士公司去年先后申请加价,加幅曝光,其中以新巴、城巴申请的加幅最受关注。有学者认为,巴士公司分拆广告等相关业务的收入,与及部分政府补贴尚未入帐,建议当局审批时应一併考虑。
航运交通界立法会议员易志明认为,专营巴士公司面对乘客流失、经营困难,政府应开放思维,容许巴士公司开拓更多收入来源,例如巴士车身广告,香港现时只容许採用贴纸式广告,但英国伦敦已使用LED灯,另外亦建议向不同巴士公司拨出部分位于交通交匯处的空间,经营简单的便利店以赚取额外收入。
九巴的广告业务早年分拆到另一间公司,这部分所赚的钱,广告收入无法全数补贴巴士营运开支,而九巴称2020、2021年出现盈利,主因之一是获政府疫情相关补贴,强调去年上半年仍有亏损,但第六轮防疫抗疫基金将发还期内下半年的维修保养费用,则尚未计算在内。
面对有关项目,树仁大学经济及金融学系助理教授袁伟基接受传媒访问时认为,如果有广告收入尚未计算,当获得政府防疫抗疫基金补贴后,九巴都需要清楚告知市民,而政府在审批时,亦应全盘考虑相关收入和补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