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政府计划立法强制指定的专业人员举报怀疑虐儿个案,相关从业员是「强制举报者」,若有合理理由怀疑儿童受严重伤害,或面对受严重伤害风险,必须在切实可行范围内尽快举报。有社福界认为可以就「严重损伤」提供清晰定义。
身兼儿童事务委员会委员的港大儿童及青少年科学系临床副教授叶柏强表示,儿科医生的训练当中,亦包括儿童一般受伤或受虐待在伤势上的分别。他说,儿童身上有瘀伤是常见,主要在膝盖、手肘及额头等较容易撞伤的位置,亦会有合理原因,但如果怀疑涉及虐儿的个案,就在较少见的位置,例如大腿内侧及臂部等位置,以及有新旧瘀伤出现,这些都会引起医生怀疑。
不过,香港小童群益会幼稚园驻校社工服务计划服务总监郑惠君说,以往就怀疑虐儿个案召开多方专业会议,医生与警方跟驻校社工均有不同看法,希望当局可以就「严重损伤」提供清晰定义,例如要特别留意该儿童身体哪个部位等,让业界有更好的参考作下一步处理,为儿童提供保护。
幼儿业界忧或致滥报
香港幼稚园协会会长唐少勋指出,由于幼儿未必能够清晰表达,担心幼稚园教师要掌握法例要求以决定是否举报会有一定困难,而业界亦担心出现滥报情况,期望当局能够为教育界举办座谈会或培训课程,解释法例内容,更清晰说明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式。
至于辖下院舍童乐居曾发生虐儿事件的香港保护儿童会称,会仔细研究政府提交的草案内容,又称去年已推出连串改革,成立守护儿童部门、设定内部举报政策、鼓励员工适时反映,并确保有专人处理举报,同时会为所有员工提供培训,为强制举报措施做准备。对于法例在刊宪后18个月实施,防止虐待儿童会总幹事黄翠玲认为,这段时间可以让强制举报者完成培训,以及让当局完成制定提供予强制举报者参考的指南,又强调现时仍然有机制处理虐儿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