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罕見病」一詞相信對大家並不陌生,世界上目前有大約7,000種罕見疾病,當中不乏皮膚病,化膿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便是一例。衞生署社會衞生服務高級醫生吳順展醫生表示,化膿性汗腺炎患者位於腋下、腹股溝區等頂漿腺(或稱為大汗腺)的皮膚會反覆發炎流膿,部分患者可同時有嚴重暗瘡,須恆常清潔及護理患處皮膚或傷口,接受特定的抗生素與及手術治療。嚴重時可考慮生物制劑及最終接受確定性手術(Definitive surgery),徹底清除受影響的皮膚及深層軟組織才能根治。
吳順展醫生表示,化膿性汗腺炎也稱作反常性痤瘡(Acne inversa),患者的頂漿腺會反覆出現慢性皮膚發炎。頂漿腺位於腋下、腹股溝區、生殖器及肛門周邊和乳房下方,患者在這些身體部位會出現發炎性結節(Inflammatory nodule)、膿瘍(Abscess),繼而持續的化膿性分泌物、皮膚竇道(Sinus tract)、瘻管(Fistula)及瘢痕(Scarring)等疾患,並常有痛楚或繼發性感染。
頂漿腺出現發炎性結節
化膿性汗腺炎的患者可同時患上稱為聚合性痤瘡(Acne conglobata)的嚴重暗瘡、頭皮分割性蜂窩織炎(Dissecting cellulitis of the scalp)或臀部股溝的藏毛囊腫。四種都是毛囊阻塞相關的皮膚炎症,固被統稱為毛囊阻塞四疊症(Follicular occlusion tetrad)。
赫利期數評估嚴重程度
化膿性汗腺炎常以赫利期數(Hurley stage)來評估嚴重程度。第一期的赫利期數為輕度,患者只出現個別發炎性結節或膿瘍,主要以藥物治療或清除個別膿瘍。第二期為中度,患者除出現以上情況,亦會伴隨個別的皮膚竇道、瘻管和瘢痕,需要局部手術如皮膚患處去頂手術(deroofing surgery)。第三期則為嚴重,患者的整個皮膚部位都被以上各種病灶侵害,表面滲有大量濃液甚或帶血分泌物,單憑藥物或生物製劑亦只能暫緩病情,最終都要考慮徹底的手術治療。
須處方特定抗生素
患者的第一線藥物治療,是特定的抗生素如多西環素(Doxycycline)、利福平(Rifampicin)合併克林黴素(Clindamycin),其他選擇包括達普頌(Dapsone),這些抗生素在殺菌的同時亦有著消炎功效。抗生素無效時, 可另考慮阿維A(Acitretin)治療,若同時患有嚴重暗瘡,則會選用異維A酸(Isotretinoin)以求一石二鳥之效。再進一級,便是生物制劑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或英夫利西單抗(Infliximab)注射。
大型的確定性手術
吳順展醫生指出,嚴重患者使用生物制劑後,期望能有一半的改善以緩解病情。但要終極控制,便要把握這個良機,接受最終的確定性手術(Definitive surgery),徹底清除患處受影響的皮膚及深層軟組織,以徐後患。
盡快接種新冠疫苗
此外,本地2019冠狀病毒病仍然活躍。政府呼籲仍未完成接種首三劑疫苗的市民,以及未按專家建議接種加強劑的高風險人士,應盡快安排接種,以保護自己及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