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農業予人印象是拿鋤頭耕田,但兩名香港浸會大學生物資源與農業科學理學士首屆畢業生在本地水耕種植公司實習期間大開眼界,他們接受《成報》訪問時表示,明白到農業不只是耕作,還可以是高質素農產品研發、大數據研發、品質監控,以至市場推廣。畢業生黃潤添找到事業方向,已受聘於該公司擔任「管理層實習生」(Management trainee),利用自己對植物的知識,來推廣香港高質素蔬菜品牌。他充滿雄心壯志地說:「香港農業也可以做到精細化,媲美日本質素。」
浸大於2019年開辦全港浸大生物資源和農業科學理學士,首屆畢業生黃潤添(Tim)和馬靖楠(Paula)在學時均到本地水耕種植公司「Aqua Green」(雅翠堡)實習。香港積極推廣健康飲食,成立於2012年的Aqua Green是本港垂直式農業一體化公司,包辦研發、種植、加工及市場銷售,在雲南及惠東設置種植基地,管理、加工及研發由香港總部進行,主打健康輕食沙律菜,並供應給連鎖咖啡店、酒店和超市等。
#2學生撰文介紹蔬菜 專業又生動
Tim和Paula經過6個月的實習後,前者獲聘為公司的「管理層實習生」,將專注於市場推廣工作;後者則選擇繼續進修,報讀樹藝課程。兩名學生在該公司實習期間,先後到不同的部門體驗,既發揮他們的植物知識,又嘗試農業科研和市場推廣,負責撰寫文章介紹公司所種植的不同蔬菜、水耕種植特色及環保重要性,亦協助申請蔬菜出入口所需的各類牌照。
在實習期間讓兩名學生印象最深刻的,是研究種植蘑菇,他們在研究項目中嘗試以香港的馬糞肥料種植出不同的蘑菇,這樣便不用再在外國進口馬糞肥料,可以減少碳排放。Paula說:「我們經過不斷失敗,不斷嘗試,測試不同的泥土、燈光和溫度,這種實質試驗很有趣。」Tim笑說,雖然最終不成功,但已經找到成功讓菌絲生長的環境要素,包括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含量等,是十分寶貴的經驗。
#研本地馬糞肥料種蘑菇 失敗中學習
Tim表示,日本和西班牙等的農業以精細化、高品質著稱,但香港也可以發展精細化的農業,品質可以媲美日本等地。
Aqua Green創辦人林雅明(Tracey)形容香港農業學科畢業生具有優勢,她解釋:「過去香港沒有農業學科,我們唯有聘請內地的農科大學畢業生,但殘酷的現實是內地很多畢業生反而不想從事農業,他們寧願去超市做收銀員。香港的農科畢業生因此反而有很大優勢,他們既有農業知識,又有國際視野,在產品開發,以及跟外國種子公司接洽時均具有優勢。」
Tracey透露:「當日黃潤添面試時,曾問對方為何讀農業?他說想讓香港種菜、種地復蘇,我說農業定位不一定是鋤頭,也可以是將品質做好,更好的市場推廣,令行業更有生機。」
#冀更多年輕人讀農業 聯繫海外具優勢
在Tracey與兩名實習生身上可以見證「教學相長」,林雅明形容兩人的農業專業知識,讓公司少走很多冤枉路:「我問他們為何菜會那麼瘦,他們答是因為天氣熱,植物會關閉它們的毛孔,拒絕呼吸。當年我不知道,很多所謂專家將我導入歧途,叫我加些神仙水,加些降溫液養液,結果花了好幾十萬元都沒效用。這是很深刻的教訓,所以我希望公司有些讀農業的人,憑着他們的科學及專業知識,來結合我們企業化管理。」
對於香港未來農業產業的發展,Tracey形容當更多年輕人修讀農業,可以創出香港的農業管理方法,大學亦可以提供更多資源做研發,創造更多屬於香港的農業知識產權和蔬果品種。她說,希望公司能夠聘請更多香港的農科畢業生,成為香港和大灣區的人才訓練中心,再讓他們到不同地區的市場發揮所長,例如東南亞市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