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7月 24日
星期四
   | 氣 溫 : 30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首7個月38宗 涉款最多達107萬元 消委會接獲痛症投訴年增3倍
發佈日期 : 2023-08-16

黃鳳嫻稱一般普通物理治療師、脊醫和中醫都是逐次收
部分長者面對痛症問題。
香港人口老化。
黃鳳嫻稱一般普通物理治療師、脊醫和中醫都是逐次收
部分長者面對痛症問題。

【本報記者報道】不少港人需長時間工作,或因應不同情況而出現各稱痛症。消費者委員會今年頭七個月接獲38宗有關痛症療程的投訴,普遍涉及療程效果不佳及不良行銷手法等,投訴數字比去年同期多超過兩倍。接獲的投訴中,最高涉及的預繳式消費金額高達107萬元,平均每宗個案亦達六萬元。消委會提醒,市民選擇療程前應諮詢醫生意見,了解痛症成因,不應輕信商戶宣傳手法。

消委會表示,今年1至7月期間收到38宗痛症治療投訴,較去年同期高出兩倍以上,亦較2020年高出六倍以上。在接獲多宗有關「痛症療程」投訴,部分涉及預繳式消費,及不良行銷手法。其中一宗投訴,是一名受背痛困擾的投訴人,因受免費體驗及贈品的招徠吸引光顧,職員聲稱病人脊椎彎曲,情況極為嚴重,而在首次療程後表示只有「照背部」檢查是免費體驗,其餘療程需收費,並高壓推銷七萬元的療程套餐。

投訴人在當日接受以儀器大力拍打脊椎兩側的療程後,當晚背部劇痛,需入院留醫。投訴人的兒子向消委會投訴,認為療程公司誇大成效,職員誤導及誘導父親購買大額套票,經消委會跟進後,投訴人最終獲退款約5.5萬元。

預繳療程期限內無可能用完

至於涉款最高、達107萬元的個案中,當事人因膝痛,首次被游說下購買約五萬元、共60次預繳療程,之後每次進行療程,職員都再游說事主預繳購買更多療程,半年內共花費107萬元購買療程,預繳的療程次數在期限內無可能用完。及後事主在評估下被發現患有認知障礙症,影響思考能力。家人向消委會投訴,最終在調停下退回35萬元。

另有一名患肩周炎的投訴人,因手痛及麻痺到一間公司試做免費紓痛療程,在職員推銷後同意購買療程,但之後每次治療時,職員仍不斷游說及推銷,最終由第一次光顧計起的四個月內,購買了價值超過31萬元、共200多次的療程。不過,投訴人未有因大量療程而有所紓緩痛楚,同時因高壓銷售手法而感到極大壓力,於是尋求消委會協助,在再三調停下有關公司同意退款九萬元。

一般脊醫和中醫會逐次收費

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嫻指出,一般普通物理治療師、脊醫和中醫都是逐次收費,不會要求病人預繳大筆款項購買套餐。消委會強調,痛症未必容易找到成因,病情亦會隨時間變化,而病人對療程的接受程度亦有不同,呼籲消費者作預繳式消費前審慎決定。

消委會又呼籲,購買附帶優惠的療程套票前,應先向商戶了解優惠詳情,以及是否設有退款機制。病人亦應先諮詢醫生意見,了解痛症成因及治療方法;又指部分痛症難以根治,消費者不應期望療程可將痛楚歸零,要有心理準備與痛楚共存。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