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申訴專員公署早前主動調查社署「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發現有六個地區名額不足,建議社署考慮邀請更多機構在供應緊張的地區擴展服務。社署接納並積極跟進申訴署建議,提升計劃的成效,預計在9月計劃恆常化後,受惠人數將會分階段增加。
「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自2013年推出,社署以「錢跟人走」模式支援長者居家安老,至今經過10年仍在試驗階段。申訴署經調查後發現,有六個地區名額不足。截至去年底,日間護理中心服務共提供約4,200個名額,中心服務使用者以及輪候人士,合共逾5,200人,按一個名額可服務1.5名長者計算,東區、南區、黃大仙區、沙田區、離島區及元朗區,均出現名額不足。
倡分析跨區數據擴展服務
申訴署表示,理解日間護理中心在交通安排和處所面積等有較大困難,難以達致各區供求平衡,又接納社署指,不應單以居住各區長者數目,及當區服務名額的數目判斷供求情況,建議社署考慮以正使用當區服務和跨區的人士作分析,並邀請更多機構在供應緊張的地區擴展服務。
至於家居為本服務總名額就有逾1.2萬個,服務使用人數和輪候人數共有約9,000人,申訴署發現,中西區、離島區、黃大仙區、沙田區、北區和元朗區的供應,都不足以應付當區需求;而灣仔、深水埗等地區出現逾500個剩餘名額,申訴專員公署相信,各區名額可互補不足,供求應屬於平衡。
逾20%長者領社區券後未使用
另外,申訴署指出,社區服務券截至去年的使用率有86%,但2020/21年度派出的8,000張服務券,有超過20%長者領券後未有使用服務,就離開試驗計劃。申訴署建議,社署繼續積極邀請新加入輪候冊上的合資格長者申請社區照顧券,增加覆核探訪的抽樣訪問、加強針對無照顧者的長者等,以及規定認可服務單位按時更新名額空缺資料,加強宣傳。
社署表示,接納並會積極跟進有關建議,提升計劃的成效。社署指,截至今年七月底,共有7,377名長者接受社區券服務,預計在9月計劃恆常化後,受惠人數將由現時的8,000人,分階段增加至2025/26年度的1.2萬人;又指正研究容許持券人同時在多過一間認可服務單位使用並開發電子服務平台,預計今年第三季完成。
另外,社署將於下月推出「長者服務券資訊系統」,讓社區券持有人可通過系統實時查閱社區券使用狀況、搜尋認可服務單位等,期望計劃恆常化後推出的新措施能吸引更多合資格長者使用社區券服務,並鼓勵更多服務機構加入社區券計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