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日本福岛核废水铁定今日中午开始排放入海,在香港,政府昨日举行记者会交代加强保障日本进口食物安全的安排及细节。政府昨日刊宪,由今日凌晨零时起,禁止东京、福岛等10个日本都县的水产品进口,多个部门会加强检测日本进口食品和水域的辐射水平等。政府指出,若市民带受限的水产回香港是自用的,不会受禁令限制,但若涉及商业用途,例如代购则属违反禁令,可被判罚款10万元及监禁12个月。
政府刊登宪报,根据《食物安全条例》,更改2018年7月24日生效的食物安全命令,禁止来自日本10个都县的水产品进口本港。经扩大的食物安全命令列明,凡源自日本东京、福岛、茨城、宫城、千叶、群马、栃木、新潟、长野和埼玉10个都县,并在8月24日或之后收穫、制造、加工或包装的活生、冷冻、冷藏、干制或以其他方式保存的水产、海盐及未经加工或经加工的海藻,一律禁止输入香港及在香港境内供应。禁令实施前已付运的货品不受影响。
存在食安风险 不建议市民自用或送礼
环境及生态局常任秘书长刘利群表示,日本10个都县进口的水产品,佔全港进口水产大约6.75%,未来比重会否变化,将视乎市场的决定。她认为,现在谈何时撤销禁令是言之尚早,当局会密切留意日本排放核废水是否正常、水产辐射水平数据和日方发放的资料是否可取信于其他经济体等。
对于市民外游后在当地购买水产回港是否犯法的问题,食物环境衞生署署长杨碧筠表示,如果市民外游后将受禁地区的水产品带回香港自用或送给亲友,不会受到规管,但强调受禁的水产有食安风险,不会建议市民自用或送礼。
至于蚝油、鱼蛋等,就算用上禁令下的水产品,由于属合成食物,故不受限制,政府强调会加强抽查。食安中心自6月中起,已全面提升日本进口食品的检测范围,检测所有由日本进口的水产品,并加强检测其他相关加工食品。进口食品一旦被验出辐射超标,相关批次会被截停,不会流入市面,当局或会加强相关来源地的食品进口管制。当局又提醒外游市民,注意受禁水产品的食安风险,尤其是鱼类,建议不要每天食用。
渔护署 天文台加强检测辐射工作
渔护署表示,一直与本地渔民团体保持沟通,了解到业界忧虑日本排放核污水会影响市民对水产品的信心,亦可能影响他们的生计,渔护署在鱼类统营处鱼市场批销的捕捞渔产品和香港水域鱼类养殖区採集样本进行的检测,会由每月一次,加密至每日一次,并会每日公布结果。天文台上月起已加密香港水域的海水样本辐射监测工作,由每季一次加密至每月一次,如有需要亦会因应情况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