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05月 16日
星期四
   | 氣 溫 : 25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藍鰭吞拿魚 比目魚 貝類市民少吃為妙
發佈日期 : 2023-08-24

不少壽司都會用上水產。
市民應減少進食藍鰭吞拿。
不少壽司都會用上水產。
市民應減少進食藍鰭吞拿。

【本報記者報道】日本今日開始將核廢水排放入海洋,水產風險威脅如箭在弦。食物及環境衞生諮詢委員會主席梁美儀相信,香港特區政府會妥善把關,確保進口本港的日本水產可安心食用。不過他提醒市民,如果每日吃魚生,風險自然較高,建議要均衡飲食,將風險降低,亦要清楚知道食品來源地,例如向餐廳廚師查詢,稱來自北海道或九州等的水產會相對安全。

在食用安全方面,梁美儀稱首先要注意均衡飲食,「日日食魚生」風險當然較高,建議市民、尤其孕婦及小朋友應減少進食大型魚類,例如藍鰭吞拿魚,每年最多只可淺嚐一、兩次。他解釋,大魚屬食物鏈較高層的生物,會吸入不同污染物,可能對人體有害。至於海床泥土會有污染物沉澱,而且污染濃度較高,建議少吃比目魚等底棲魚類,亦應減少進食貝類或蚌等會過濾水中有機物的生物。

梁美儀質疑,日本政府將核廢水排海的做法不恰當,等同要求其他國家地區,與日方一同做「人類大實驗」,稱日方可選擇很多前車可鑑的方法處理。他又說,日本所有相關報告,都只強調放射性物質氚的濃度符合標準,但就未有提及其他高劑量輻射的核元素,包括鍶、銫、碘、碳-14等,做法屬誤導大眾。他認為,日方難以百分之百經稀釋程序,降解或消除所有核元素,相信排放入海的污水,仍對大自然和人類有害。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