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中国自1985年11月22日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缔约国行列以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核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的世界遗产」,共有57项,包括文化遗产39项、自然遗产14项、双重遗产四项、含跨国项目一项,数量上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
中国是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拥有世界最多的自然遗产(14项)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数量(四项,与澳洲并列),其中首都北京拥有七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2004年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江苏省苏州市举办,因新冠疫情延期的第4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2021年7月于福建省福州市举办。
中国的57项世遗,不少都为人熟悉。长城在1987年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古代中国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联盟的侵袭,修筑规模浩大的隔离墙或军事工程的统称,也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
位于陕西西安的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于公元前247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时39年。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佈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陪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