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5月 05日
星期一
   | 氣 溫 : 28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金管局首9個月接954宗詐騙投訴 70%涉信用卡交易 轉數快連結防騙視伏器 疑即發警示提醒詐騙風險
發佈日期 : 2023-10-13

「防騙視伏器」協助公眾辨識詐騙及網絡陷阱。
(左起)金管局助理總裁(法規及打擊清洗黑錢)朱立
金管局昨日舉行記者會。
「防騙視伏器」協助公眾辨識詐騙及網絡陷阱。
(左起)金管局助理總裁(法規及打擊清洗黑錢)朱立

【本報記者報道】金融管理局表示,今年首九個月接獲954宗涉及詐騙的銀行投訴,已經遠超去年全年總和的555宗,而當中70%與信用卡交易有關。金管局計劃推出「轉數快」可疑識別代號警示,當用戶以「轉數快」轉帳時,例如手機號碼、電郵地址和「轉數快」的識別碼,與警方的「防騙視伏器」內標籤為「高危有伏」的資料吻合,會在確認交易前向用戶發出警示,提醒用戶不要轉帳至可疑戶口。

金管局表示,今年首九個月收到954宗涉及詐騙的銀行投訴個案,超越去年全年總和的555宗,當中70%與信用卡交易有關,其餘涉及匯款交易、支付交易和銀行貸款等。在多項措施推出後,金管局收到涉及詐騙的銀行投訴個案的升幅有所放緩,從今年首季較去年同期上升約1.7倍,放緩至今年第三季較去年同期上升約1.3倍。

金管局副總裁阮國恒指出,金融犯罪手法層出不窮,當局須一直監察,並推出不同措施以應對最新風險,即日起已向28間零售銀行發出通告,要求銀行提供足夠資源及專家,確保銀行業在訊息共享、交易監察及客戶警示三大範疇,推出打擊詐騙重點合作措施。

投資騙局及網購成主流

就有關三大範疇打擊詐騙措施,首個重要項目為銀行之間的訊息共享平台(FINEST)。有關平台首階段已於今年6月推出,已有五間銀行具本地系統重要性認可機構加入,未來分享可疑帳戶情報平台會由企業帳戶,擴展至個人帳戶,資料包括持有人名字、身分證號碼及聯絡方式等,以防止或偵測如騙案或金融罪行等,不排除屆時要修例。金管局表示,平台自今年6月首階段推出以來,運作大致暢順,通過該平台交換的訊息有一半涉及投資騙局,其餘與網購及網上情緣騙有關,有助識別更多未知的可疑帳戶,進行監察。

至於第二個重點項目為實時監察系統,以加強銀行實時監察可疑戶口的能力,並警剔騙案的潛在受害人,阻截騙款落入騙徒戶口。下一階段會要求銀行逐步加入更多資料,務求可以發現及監察更多可疑戶口及網絡,提醒客戶不要轉錢入騙徒戶口,期望盡量在源頭堵截騙案。

提醒市民「有伏」勿轉帳

第三個重點項目是為「轉數快」增設可疑識別代號警示。現時市民使用「轉數快」轉帳,要先要輸入手機號碼、電郵或「轉數快」識別代號,金管局稱,未來會將「轉數快」跟警方的「防騙視伏器」資訊連結,經系統比對後,若有關手機號碼已被列為「高危有伏」,便會在市民轉帳前提示有詐騙風險,轉帳前三思。當局表示,40多間提供「轉數快」的銀行、儲值支付工具必須參加,有關措施最快兩個月內推出。

金管局又建議市民,如收到要求匯款的訊息,應先核實對方身分,當局已經跟警方設立機制,互相通報詐騙案的最新情報。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