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内地来港学生堕入骗案陷阱严重,最新一例是一名18岁内地女子今年9月来港入读香港城市大学,她于同月底接获自称「公安局」人员的骗徒来电,声称她银行帐户牵涉内地的洗黑钱案,要求她提供银行帐户密码等资料自证清白。该名女生应骗徒要求入住酒店自困11天,并每日报告动向,骗徒则伺机分十多次转走她银行户口全部存款。由于女事主银行有异动,内地真的相关机构曾多次联络及发短讯提醒她,但她完全置若罔闻,直至其母接获内地真公安局来电时,才揭穿骗局,可惜女生用作在港的约577万港元学费及生活费,已被「一铺清袋」。
警方于过去一周接获最少3宗巨额的假冒官员骗案,受害人包括18岁「港漂」内地学生、49岁家庭主妇及70岁退休阿伯,合计总损失约1736万元。
应骗徒要求 女生每日报告行踪
今年9月,一名18岁内地学生来港入读香港城市大学,修读市场营销,并入住宿舍。该名女生的母亲动用个人积蓄,为女儿她准备一笔在香港的生活费和学费约530万人民币(折合约570万港元),存入她在内地的一个银行帐户。
9月27日,女生接获自称是「公安局人员」的骗徒来电,指受害人的银行帐户牵涉内地的「洗黑钱」案;同日,骗徒再透过Whatsapp联繫女生,要求她即日入住旺角维景酒店,她听信骗徒所言,按指示入住至10月7日,并应骗徒要求,每天向其报告她的行踪。
懒理内地真实机构来电及短讯提醒
骗徒在女生自困酒店期间没有现身,但透过电话指示她提供内地银行帐户的资料,包括密码等资料传给骗徒。虽然在这段时段,内地真的保全局曾多次尝试联络女生提醒她内地的银行帐户出现异常资金流动,但因女生真诚地深信骗徒所言,所以没有理会全部由真正相关机构发出的手机通话和短讯提示。直至女事主的母亲接获内地真正的公安局来电通知时,才惊悉女儿堕入骗局。
女生经查核内地银行帐户交易纪录后,发现于10月7日至10月13日期间,4个内地银行帐户先后有11宗诈欺交易,金额约530万人民币,这些交易纪录是在女生不知情下进行,她终于感到受骗,于是报警求助,但为时已晚,损失约577万元已未能追回。
香港警方针对内地生受骗渐趋严重,早于2021年12月已成立「港漂报案室微信群组」,逾千名内地生加入,也曾成功阻截怀疑电话骗案。警方唿吁可加入群组,以定期获取罪案消息及最新骗案手法,并即时解答及协助成员就怀疑骗案的查询。
阿伯按骗徒指示 手机自装间谍软件
另一名苦主是七旬退休阿伯,他于9月10日分别接获自称是「消费券计划秘书处」及「上海市公安局人员」的2名骗徒来电,又有视讯通话,指控他在内地「洗黑钱」。2天后,另一名骗徒到阿伯的湾仔区住所,向他展示一份保密协议文件,以及提供一部手机,再指示他在手机内安装一个名为「CBRC」的应用程序。警方怀疑该应用程式其实是间谍软件,并会在受害人使用电子网上银行时,即刻套取其银行帐户资料。
直至10月10日,阿伯发现其银行登入密码已被更改,经查证后,由9月15日至10月5日,先后有总值640万港元被存入骗徒的银行帐户。阿伯向其儿子透露事件后,感到受骗,近日报警求助。
49岁女文员向「上海公安」交户口资料
另一名被骗本地女子是49岁文员,她于今年7月14日接获自称是「上海公安局官员」的骗徒来港,声称事主在内地参与「洗黑钱」活动。骗徒随后透过「WhatsApp」将事主转介给另一名骗徒,该骗徒向事主自称是「上海公安局」的主管,并要求事主下载「银监会」手机应用程式,并交出2个银行户口密码以证明清白。女事主不虞有诈,遵从吩咐提供。
直至9月17日,女事主无法登入其电子银行,经银行核实后,获悉曾出现可疑交易,于是报警求助。经调查后,在8月14日至8月29日期间,她共有约519万元存款被转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