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政府公布《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勾劃能滿足遠至2046後的運輸及物流需求的策略性鐵路及主要幹道網絡。包括交代「3鐵3路」具體走線,以及加推在北都興建的「2鐵1路」,目標要加強「北部都會區」與「維港都會區」的連接,屆時往返兩個都會區,主要幹道的容量至少增加60%。其中連接洪水橋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全場約18公里,香港段長約8公里;政府相信,有關方案可滿足到2046年及之後的發展需要。
《發展藍圖》提出的「3鐵3路」最新方案,其中港深西部鐵路,由洪水橋經厦村、流浮山到深圳前海,全場約18公里,香港段長約8公里。當局檢視公眾意見後,初步建議由屯馬綫洪水橋站附近出發,新增途經厦村和流浮山車站,跨越后海灣經深圳灣介入前海,配合內地交通網絡,並建議接駁交椅洲人工島項目的港島西至洪水橋鐵路,加強人工島與北部都會區和前海的聯繫。
中鐵綫往返錦上路及九龍灣需約32分鐘
至於「中鐵綫」全長約17公里,由元朗錦田途經葵涌,連接九龍塘,中途設東北荃灣、東北葵涌及荃景圍3個站。當局建議,中鐵綫在梨木樹邨,以及石蔭或石籬一帶的屋邨附近,各設一個車站,預計2個新車站可服務逾13萬名居民。當局預料,乘中鐵綫往返錦上路及九龍灣的車程將縮減11分鐘,由現時約43分鐘,減至約32分鐘。
而將軍澳線南延線,將由康城站向南伸延經過將軍澳創新園外海床,並至將軍澳第137區地底車站。政府建議採用明挖回填、隧道鑽挖機等技術建造海底段,現時無計劃增設海運輸基建。
3路方面,運輸及物流局副秘書長黃珮玟指,北部都會區會增設「2鐵1路」,即北環線東延線、新界東北線及北都公路,當中北環線東延線由古洞站連接新界東北線的坪輋站,而新界東北線則由粉嶺通往香園圍,預計通車後連接邊境口岸將由2個擴展至6個。
北都公路避保育區等生態敏感區域
而北都公路的走線,將會避開濕地保育區等生態敏感區域,或以深層隧道形式建造公路等,減低對環境的影響,預計通車後北部都會區內的行車路程將會縮短,來往天水圍市中心及新界北新市鎮,距離將由32公里,縮短至約23公里,預料公路在繁忙時段能有效分擔約40%往返新界東西的整體交通流量,紓緩元朗公路、新田公路及粉嶺公路的交通壓力。
沙田繞道則會增設一條支路,連接沙田繞道主隧道至城門隧道公路,來往粉嶺及荔枝角車輛路程由30公里減至22公里。將軍澳-油塘隧道則會將油塘出口連接至觀塘繞道及東區海底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