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7月 25日
星期五
   | 气 温 : 26 度
搜寻新闻
繁体中文
即时新闻 视频新闻 要闻港闻 社 评国际两岸 财 经 娱 乐 体 育 马 经 副 刊 昔 日

巿民毋须作任何设定 银行业料明年首季加入 短讯发送人登记制12.28实施 获认证电讯商名称前加「#」
发佈日期 : 2023-12-22

滙丰银行早前亦提醒客户,有骗徒伪冒滙丰发出短讯,
市民由下周四起,有机会收到电讯商以「#」号开首发
通讯办指,在新制下,已获认证的发送人,发出短讯时
滙丰银行早前亦提醒客户,有骗徒伪冒滙丰发出短讯,
市民由下周四起,有机会收到电讯商以「#」号开首发

【本报记者报道】诈骗电话与短讯无日无之,令市民防不胜防。协助市民识别短讯发送人身份、提防受骗,通讯事务管理局将于下周四(12月28日)起,会先在电讯业实施短讯「实名制」。在新制下,已获认证的发送人,发出短讯时会以「#」号作为名称的开头。首批已有23间主要电讯服务供应商参与,电讯网络将逐步拦截并非由获认证的但打上「#」的短讯。

现时不少机构仍会透过短讯形式向用户发出广告或其他讯息。因应近年持续有骗徒假冒银行、超级市场等发出短讯,欺骗市民登入有问题的超连结,再套取个人资料。通讯事务管理局办公室宣布,会在12月28日起,率先在电讯业实施「短讯发送人登记制」,23间获认证的电讯商会用「#」号开头的「已登记的短讯发送人的名称」,发出短讯予本地流动服务用户。

不过,由于推行及更新需时,初期可能仍有无「#」短讯发出,过渡期料需时4个月。

市民认为当局须加快步伐

换言之,市民由下周四起,便有机会收到以「#」号开首的登记名称发出的短讯防止电骗,市民陈小姐认为可发挥一定作用,若果一看就知真伪,就可减少受骗机会。而王先生就认为,单是电讯业并不足够,而过渡至其他范畴需时亦太长,认为当局须加快步伐,才能减少市民受骗机会。

通讯办指,登记制旨在让市民识别已获认证的短讯发送人,以打击涉及冒充其他公司或机构身分发出短讯行骗。以首批将参与计划的电讯服务业为例,只有根据登记制成为「已获认证的发送人」的电讯服务供应商,才可使用以「#」号开头的「已登记的短讯发送人名称」发出短讯。

发言人续说,电讯网络会拦截并非由「已获认证的发送人」发出但发送人名称含「#」号的短讯。流动电讯服务用户毋须事先申请或安装流动应用程式、又或在手机上做任何设定。登记制并不适用于可供接收者以发送人号码直接回覆的短讯。

吁市民收陌生人短讯时应提高警惕

通讯办又提醒市民,在任何情况下,当收到陌生人发送的短讯时,都应提高警惕。绝不要向身分未经核实的短讯发送人披露任何个人、银行户口或信用卡资料、转帐金钱或开啓短讯内的超连结,以免蒙受损失。如有任何怀疑,应立即向警方举报。

通讯办助理总监(规管)湛兆仁指,近年诈骗短讯越来越严重,警方接获受骗个案亦增,故加强提示保障巿民。他指,首批只针对电讯行业;至于金融行业发出的短讯,预计明年第一季可加入制度,又指会继续与其他行业及政府部门商讨,鼓励更多行业参与登记制。至于WhatsApp及WeChat等平台,因非受规管电讯商,现不受限制。

仍有机会收到无「#」号假冒短讯

当局指,已登记的发送人会以「#」号开首,未登记但名称中有「#」号的话,就会被自动拦截。不过,不是所有没有登记的短讯都会被拦截,一些名字相似、没有「#」号的假冒短讯,市民都是有机会收到。

香港资讯科技商会荣誉会长方保侨表示,新措施下会有「白名单」,如有不明短讯用「#」号开头,他相信可以成功拦截到,但认为必须做好宣传,教育市民将会有新措施。方保侨又说,以4个月过渡期让电讯商调整系统,配合新措施是合理时间。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