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有退休人士收到以WhatsApp发送的讯息堕入投资骗局,损失逾600万元。通讯办指WhatsApp等热门通讯软件,不是电讯服务,所以不受到他们监管+立法会议员杨永杰指认为首阶段只涉及电讯商,帮助不大,不满WhatsApp及微信等不包括在相关新制下。
该名退休人士(75岁)于上月18日收到来一个WhatsApp讯息,有自称是金融分析师的骗徒分享「投资秘诀」,引诱受害人进行投资,并透过从一虚货网站下载一个「东吴证券」的应用程式(网站为https://app.terdgfbnv.com),于该虚假程式开立了帐户并在骗徒协助下进行网上交易。
受害人于11月13日至24日期间,先后将630万元存入该投资平台作投资,当骗徒不断要求投入更多资金时,受害人始发现未能从帐户提取资金,于是报案。
一直跟进电话骗案的立法会议员杨永杰欢迎电讯业下周四起实施短讯「实名制」安排,但指首阶段只涉及电讯商,且不涵盖WhatsApp及微信,帮助有限。
议员冀扩展安排涵盖范围堵截电骗
杨永杰指要防止骗案发生,必须针对最流行的骗案,当中包括假冒政府部门发讯息。他指:「上次最大宗是冒充易通行发送连结予你骗钱,这些与政府有关係的部门,是否可纳入首批呢?WhatsApp及微信也出现诈骗,甚至是Telegram也有诈骗,佔的比率差不多按统计资料,达7至8成,但今次登记人制度不包括在内。」杨永杰希望当局能扩展安排涵盖范围,以堵截更多电骗。通讯办就表示,WhatsApp等热门通讯软件并非电讯服务,所以不受到他们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