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05月 04日
星期日
   | 氣 溫 : 28 度
搜尋新聞
簡体中文
即時新聞 視頻新聞 要聞港聞 社 評國際兩岸 財 經 娛 樂 體 育 馬 經 副 刊 昔 日

港鐵完成修葺 為現存原址保留最大真跡 「九龍皇帝」曾灶財墨寶重見天日 旺角東站附近橋躉原址保留
發佈日期 : 2024-01-15

尖沙咀碼頭過去亦曾展示曾灶財「墨寶」。(資料圖片
「九龍皇帝」曾灶財。(資料圖片)
重見天日的「墨寶」約長5米、高1.5米,位於東鐵
專家仔細修復。
尖沙咀碼頭過去亦曾展示曾灶財「墨寶」。(資料圖片
「九龍皇帝」曾灶財。(資料圖片)

【本報記者報道】已故「九龍皇帝」曾灶財曾經在本港多處街頭留下大量字跡,是一代集體回憶。雖然曾灶財的不少街頭「墨寶」已經不復存在,但在旺角東鐵站橋底的一幅「墨寶」,早前就因為油漆剝落而重見天日。港鐵最近完成修葺,是現存原址保留最大的曾灶財真跡,亦讓曾灶財的街頭文化傳承下去。有市民拍照留念,相信墨蹟將能成為區內的歷史特色景點。

家住彩虹邨的陳小姐表示,中學時期在觀塘上學,不時都見到「九龍皇帝」的字跡,包括有燈柱、電箱等,直言是兒時回憶之一,對於現時有曾灶財的真跡重現,將會特地到旺角觀賞;亦有市民認為,曾灶財墨跡是本地獨特文化,亦是集體回憶,能重見天日,十分有意義,能讓年輕一代了解本地歷史文化。

橋躉牆身因油漆剝落重現墨跡

重見天日的「墨寶」約長5米、高1.5米,寫於東鐵綫旺角東站近界限街一個鐵路橋躉,位置亦毗鄰太子站。港鐵表示,2022年4月,有關鐵路橋躉牆身因油漆剝落,顯現出「九龍皇帝」曾灶財的部份墨跡。為保留這份珍貴的集體回憶,港鐵特別委託專業團隊進行研究及修繕工作,務求在不影響墨蹟的前提下,盡量呈現及原址保留墨蹟。

港鐵指出,除與政府部門就保育方案協調外,亦有聯絡熟悉曾灶財生平及在藝術作品復修領域的專家,將這幅過去珍貴及富有香港特色的作品,重新呈現。

修復過程中,專家發現橋躉最少有3層於不同時期留下的筆跡,相信作品最初被人遮蓋後,「九龍皇帝」又再動筆,由於每層都曾經有油漆覆蓋過,並經歷時間的侵蝕,修葺工作去年10月展開後,先要小心鏟走表層油漆及白灰,以特殊藥水將一層層油漆溶解,才能讓曾灶財的「墨寶」重新清晰展現。

3層筆跡尋需要保留層為最大挑戰

嘉禾設計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劉家鴻表示,牆上共發現3層筆迹,修復工程困難在於如何決定哪一層筆迹需要保留,他說:「在第二層位置有大量相關可讀性強,又有明確的資訊,我們會將它保留。但在第二層某些位置,之前已經受到破壞,我們就可再到第三層。有沒有第四層第五層?是很可能會有,但這件事是無從考證。我們的判斷就是說,開到第三層都已經有相當足夠的珍貴的資料在這裏,所以我們就在第三層停下來。」

劉家鴻又指,今次重現曾灶財的「墨寶」,最終決定原地保留,以取代用膠板保護,是由於加蓋膠板後,不但有礙觀賞,亦因「墨寶」所在地下雨天都會潮濕,亦會積水,若「焗住」濕氣走不了,之後的保養會出現困難,所以決定以原地保留街頭文化,將原本的字跡展示出來。為保護墨跡,港鐵在墨蹟表面塗上4層保護物料,並在牆身頂部加裝去水結構。

修葺工作在去年10月展開,經過近一年修復,恢復的範圍有5米高2米闊,至於其他位置,就已無法分開出墨跡。港鐵表示,已在旺角東站及太子站張貼有關墨跡的海報,並附以前往路線,方便市民及遊客前往一探。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