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报道】垃圾徵费今年4月1日实施,规定所有市民需购买指定垃圾袋,不过,无论是普罗市民抑或物业管理公司,近日都就垃圾徵费执行细节表达不同忧虑。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已要求环境及生态局,要清晰地让市民知道相关执行细节,强调讯息要简洁、鲜明及「入屋」;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就否认前期宣传工作不足,指政府会因应实施时间逐步增加宣传,又强调不建议物管公司为无使用指定垃圾袋的住户「执手尾」。
对于社会上仍有声音表示,对垃圾徵费的执行细节未有清晰理解。李家超昨(16日)出席行政会议前表示,预料新安排推行后,不时都会出现新问题,已要求环境及生态局清楚列出相关执行细节,并要透过讲座、记者会及不同宣传工具,在不同场合,让公众及各持分者,包括物业管理公司和饮食业界等,清晰了解各人的角色和法律责任。
以市民理解的语言讲解新政策
李家超表示,垃圾收费相关的教育、讲解及宣传工作,要不断做、大量做、持续做,资讯要简洁鲜明,亦要「入屋」。他说,当局会多透过社交媒体,图文并茂、以市民理解的语言,向公众讲解新政策,形容有关工作是今年的「重要工程」,整个政府会联同环境局共同推动政策。 因应垃圾徵费的实施,有物业管理业界表示,会事先预备指定垃圾袋,为住户「包底」处理,以防被罚;而环保署日前在社交媒体澄清,指法例无禁止屋苑物管公司以一个大型指定垃圾袋为住户「包底」收集垃圾。
不过,谢展寰就表明不认同「包底」的说法。他指当局估计垃圾收费实施初期,有部分住户会不使用指定垃圾袋,所以物管公司唯有以大型指定垃圾袋包起这些垃圾再弃置,以免垃圾车不收取这些垃圾。
谢展寰重申,每个人都要为产生垃圾而负责,用指定袋包好,但市民改变习惯需要时间,若住户没有用指定袋,下游的垃圾车就不能收这些垃圾。出现这种情况,管理处唯有将自行用大的指定袋包起,才可以收,他估计过渡时间会有管理处需要这样做。他形容此举为「执手尾」,而非「包底」。
谢展寰又否认宣传不足,指会因应实施时间逐步增加宣传,而他在昨晚就再发表网志,表示将在本周向传媒介绍安排细节,又会写一系列网志,拟从市民角度,就常见问题简单讲述一下。 谢展寰又在网志,回答12个垃圾收费常见问题,包括弃置少数随身垃圾在公众垃圾桶, 如纸巾、雪条棍或饭盒等,不需要用指定袋包裹,但指不应该滥用弃置家居垃圾。
将向全港中小学生派1个指定袋
谢展寰昨日亦与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到访油蔴地街坊会学校,与80位学生一同浏览有关垃圾徵费的资讯板及参与垃圾收费问答游戏,鼓励学生了解垃圾收费的详情。谢展寰表示,当局稍后会向全港中、小学生派发一个15公升指定垃圾袋,希望「从小做起」推广垃圾徵费。
另外,房屋局局长何永贤表示,有81万户居民,有210万的人口住在公营房屋,当局会全力配合及支持。她说,政策有6个月适应期,会利用这段时间在公共屋邨做好推广、教育,亦同时留意居民是否习惯新的方法,屋邨经理或需与居民倾谈,甚至上门教新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