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報道】「港漂」,泛指從內地來到香港求學、工作、尋求發展而還未在港居住滿七年的內地人,該群體在香港的規模將會愈來愈大。警方發現該社群遇騙案的情況趨嚴重。以警方新界南總區範圍內一所大學為例,2個月內有11名內地學生墮電騙,痛失逾840萬元。因此,警方推出「護港漂」計劃,並首度與小紅書網紅合作,以創新有趣方式攝製防騙宣傳影片。
隨著香港與內地政府近年來加強人才流動、互利發展的一些舉措,例如優化各種香港人才入境計劃、擴大本港學生招收非本地生比例等,單單是2023年首10個月,已經有約五萬內地同胞透過申請各項人才輸入計劃而成功落戶香港,另在香港各高校的內地學生也有兩至三萬人,港漂群體在香港的規模將會愈來愈大。
新界南總區率先推行
新界南總區一直都是港漂們的熱門聚居地之一,區內有很多著名學府和工商機構、科研園區都是港漂們讀書、工作的熱點,就以位於新界南總區一所大學為例,單單在2023年10月和11月,就接到15宗牽涉內地學生的騙案;當中11位學生是在「電話騙案」中被騙了超過港幣840萬,情況令人擔心。警方未有公開該大學名稱,而新界南總區範圍包括沙田、荃葵青及大嶼山,區內只有政府資助的中文大學及私立的恒生大學。
為了有針對性地保護隻身來港、人生地不熟的港漂群體,新界南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特意在2023年開始籌辦了「護港漂」計劃。警方日前在銅鑼灣警官會所舉辦「護港漂」計劃嘉許禮,以表揚支持計劃的合作伙伴,並向大眾分享協作成果和經驗,呼籲社會各界為防騙多出一分力。嘉許禮超過200人出席,包括過百位「港漂」學生及專才,並邀請到中聯辦公室警務聯絡部部長陳楓、警務處處長蕭澤頤,以及新界南總區指揮官麥展豪等擔任主禮及頒獎嘉賓。
警務處處長蕭澤頤致辭時表示,「港漂」群體是推動香港發展的新力軍,警方有責任保護他們融入香港,安居樂業。是次的嘉許禮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來回顧警方與合作伙伴協助成果,並且分享經驗來鼓勵社會各界,深入交流,共同協作,從而進一步編織起一個更強大的「社會防騙保護網」來守護我們的身邊人。
「港漂」受害人比較服從權威
沙田警區重案組高級督察何灝庭表示,根據他過往處理多宗牽涉港漂受害人的案件之觀察,港漂受害人比較服從權威,不熟悉香港執法部門的運作之餘,亦普遍不認知「國內公安不會跨境執法」之事實,因此當有假扮公安或香港警務人員的騙徒向他們訛稱其涉嫌洗黑錢亦其他違法行為,需要提交個人資料、銀行戶口資料或保證金以便調查時,便容易誤信騙徒。亦有受騙學生不太願意告知或詢問身在遠方的家人,免得家人擔心,卻往往在繳付騙款之後,問題不但沒有解決,騙徒反而要求繳付更多金錢,因此承受著龐大的壓力。
何督察認為,「港漂學生」是尤其需要保護的一群,他們的父母都在內地,自己解難的能力有限,尤其是在語言不通的地方,面對似是而非的信息更加難以分辨真偽。所以大學教職員的關愛、其他同學的提醒、警方及其生活圈內可接觸的防騙資訊變得非常重要。
新界南總區防止罪案辦公室主任陳詠君總督察表示,「港漂群體」往往初到香港,在尚未瞭解本港文化、法律等時,便收到各式各樣的詐騙信息,容易誤墮騙局而遭受金錢損失和感情傷害。因此呼籲各界,當港漂或其他市民大眾遇到懷疑騙案時,謹記「防騙三式」-「三不」及「三求」。 |